•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学术 >
  •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州民政局 | 2019-12-02 17:15    [原创]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黔西南州民政局二级调研员   徐 斌

2016年2月,民政部等国家9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专门文件--《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文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未来殡葬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黔西南州在推进殡葬改革方面,特别是在转变群众安葬方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兴义市方舟公司在经营性公墓中划出两片墓区,修建一个公益性公墓—福惠园;一个城市示范性公益公墓—祥和园。园内规划建设了可供深埋、壁龛、树葬、塔葬、花坛葬、草坪葬、家庭墓等节地生态葬式墓区。兴义市民政局2014年至2018年,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坪东木贾背阴坡、下午屯八角洞、万峰林双生、丰都纳槽湾、马岭坝甲沟、则戎凉水井6个公益性公墓到2019年8月底,已安葬骨灰11000余例,其中:因城市建设迁葬骨灰、遗骸3100例,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项工作在黔西南州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部分群众热衷风水迷信,修建大墓、豪华墓、活人墓;一些地方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费滋生漫延;墓位面积超标、墓碑墓体超标、乱埋乱葬、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仍很突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国家9部门印发的《指导意见》,对我们来说,就是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应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中,咬定目标,努力工作,有所作为,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来引领导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

我认为,各级政府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行殡葬改革,实现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全州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一、着力推动殡葬供给侧改革

在现阶段,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现状,除旧观念、旧习俗等因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优质的节地生态安葬产品,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需求。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应着力规划建设一批优质的节生态安葬设施,在殡葬供给侧上着力改革,努力激发社会、市场和自身活力,提升殡葬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的丧葬需求。在设施供给上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建设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除建设一批城乡公益性公墓外,更要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性的骨灰存放堂、室内公墓、树葬公墓花葬公墓、草坪葬墓园等设施,并以此引领全州的殡葬改革事业发展。比如,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安龙县招堤景区、贞丰县双乳峰景区、义龙试验区楼纳村及5其它大山地旅游景区等区域,都应率先规划建设室内公墓、树葬公墓、花葬公墓、草坪葬墓园等设施。在服务供给上着力做好葬后服务管理,按照黔西南州殡葬改革“六化”目标要求(即: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搞好日常维护和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自身职责, 采取惠民殡葬、奖补激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引导群众采用树葬、塔葬、室内葬、合葬、花坛葬、草坪葬、骨灰格位存放、深埋不留坟头、家庭成员合葬等方式安葬遗体或骨灰,积极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使用可降解容器,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倡导墓碑墓体小型化、微型化、艺术化,最大限度降低墓地、墓圆硬化面积;引导群众选择实行文明低碳的鲜花、绢花祭祀、电子祭扫等方式进行文明祭祀。

近8年来,兴义市葬管局、兴义市方舟公司把敬献鲜花、修整树木、栽花种草作为缅怀死者、寄托衰思的主要内容,方舟公司每年出资20万元在每年的清明、春节、元宵期间,积极倡导以“新三样”——鲜花、鞠躬、追思卡代替“旧三样”——烧香、焚纸、放鞭炮,建设新型文明的绿色殡葬,电子蜡烛、电子灯笼、鲜花绢花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受年轻一代的欢迎。2017年,兴义市方舟公司投资建设了“十二生肖祭祀园”引导人们开展文明祭祀,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探索开展网络祭祀。我们要结合“大数据”建设,探索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祭祀,网上缅怀故人的系列祭祀活动。网络祭祀因其拥有低碳、环保的显著特点,是一种新型、文明的祭祀方式,必将提供殡葬改革的广阔前景。开展网络祭祀,建立逝者虚拟墓地,发布逝者生平简介、生平事迹、纪念相片、纪念诗文、纪念视频等信息,可供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及老年人、出行不便的亲友通过在线献花、上香、点灯、点烛、发表祭文、留言以缅怀逝者。这必须作为黔西南州“十四五”期间殡葬改革的一个重要选项。同时,要着力推进殡仪服务站和火化场馆建设,按照殡葬设施现代化要求,配置和更新殡仪车辆、遗体冷藏、遗体防腐等服务设施和火化炉、尾气处理设备等服务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实际的丧葬需求。

二、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

近年来,为充分发近党员干部在推进殡葬改革进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央两办、省两办、州两办分别下发了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党员干部带头,是我们推进殡葬改革的关键。按照《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应带头实行生态安葬,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积极倡导或选择荒山瘠地集中安葬遗体、骨灰。同时,州两办也下发了国家公职人员违反殡葬法规问责办法,党员干部更是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纪律和法律的尊严。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带头作用,自觉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在革除丧葬陋俗、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倡导殡葬新风尚,宣传倡导殡葬改革等方面,为群众作好示范带好头,在群众中树立好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的好形象。形成重视、支持、推动全州殡葬改革的共识,树立時代新风尚,共同促进和推动全州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特别是州直机关退休后回县乡老家居住的党员干部,一般在当地都有比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这部分同志带好了头,对推动殡葬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这也是我们推进殡葬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尚需在制度规定上再着力,制定党员干部治丧规则,建立党员干部丧事活动报告制度,开展党员干部遵守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承诺;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禁止大操大办、禁止迷信活动、禁止乱埋乱葬、禁止超标建墓;自觉提倡节约简朴治丧,提倡节地生态安葬,提倡不保留骨灰,提倡使用环保殡葬用品;把党员干部治丧情况与所在单位的文明先进评选活动挂钩,与创建文明城市挂钩,与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挂钩,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问责,通过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和曝光、处分、问责当事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让殡葬改革新理念、新要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并以此增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意识,让殡葬改革的新风尚得以弘扬。

三、着力推进绿色殡葬文化建设

安龙县的同志说:我们有千年的文明,也有千年的旧习。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文化创新的引领。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除了在殡葬服务资源的配置和殡葬服务的质量上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需求外,殡葬文化建设更加被忽视,这是黔西南州殡葬改革工作中的一大短板。在黔西南州,传统的旧习俗根深蒂固,殡仪陋习、攀比消费、大修祖坟、乱搭灵堂、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封建迷信、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需作彻底的改革。现阶段,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丧葬习俗,培育健康、文明、绿色的殡葬方式。

在推进绿色殡葬文化建设上,首要的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凝聚改革共识,体现文明风尚、人文情怀。要厚植殡葬文化,倡导慎终追远、珍爱生命,引导民众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推动家庭、社区、社会的和谐。

在墓区规划建设上,追求墓园墓地自然化、草坪化、墓碑墓体艺术化、微型化,追求整体环境庄严优美、宁静素洁,把墓区墓园打造成追思、旅游、艺术、公益、祭祀多位一体的具有生命文化、纪念文化、城市文化内涵的空间,在给亡者一个美丽的空间的同時,也为活着的人诠释着健康的生死观。

在祭祀上,倡导鲜花祭祀、网络祭祀、追思会、植树祭祀、公祭等新的祭祀方式,特别是网络祭祀,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低碳、文明方式,通过建立电子祭扫平台,让亲人为逝者上一柱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自己内心的祝福和祈愿。

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各级殡葬协会、基层红白理事会、殡葬服务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有关组织,要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殡葬改革、殡葬文化宣传活动,将殡葬改革、殡葬文化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通过“乡风文明行为”“社区文明行为”等载体,利用倡议书、墙壁画、宣传栏、漫画、宣传挂图、文娱节目、微电影、歌舞、诗朗诵、记忆墙、标语等形式宣传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和科学的生死观,传播绿色殡葬、节地殡葬、人文殡葬的先进理念,赋予文明殡葬深刻的内涵和活的灵魂。

总之要在“节地”、“生态”“文明”上做好文章,在改革中贯彻好绿色理念,培育好、树立好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殡葬文化,搞好绿色服务、开展绿色活动,从根本上推动全州殡葬改革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的全州殡葬改革“六化”目标,为建设美丽黔西南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汉字密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甲骨文
  •   返回
  •  下一篇: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光照水电站经验和启示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学术 >
  •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州民政局 | 2019-12-02 17:15    [原创]

黔西南州节地生态安葬的调查与思考

黔西南州民政局二级调研员   徐 斌

2016年2月,民政部等国家9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专门文件--《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文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未来殡葬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黔西南州在推进殡葬改革方面,特别是在转变群众安葬方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兴义市方舟公司在经营性公墓中划出两片墓区,修建一个公益性公墓—福惠园;一个城市示范性公益公墓—祥和园。园内规划建设了可供深埋、壁龛、树葬、塔葬、花坛葬、草坪葬、家庭墓等节地生态葬式墓区。兴义市民政局2014年至2018年,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坪东木贾背阴坡、下午屯八角洞、万峰林双生、丰都纳槽湾、马岭坝甲沟、则戎凉水井6个公益性公墓到2019年8月底,已安葬骨灰11000余例,其中:因城市建设迁葬骨灰、遗骸3100例,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项工作在黔西南州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部分群众热衷风水迷信,修建大墓、豪华墓、活人墓;一些地方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费滋生漫延;墓位面积超标、墓碑墓体超标、乱埋乱葬、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仍很突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国家9部门印发的《指导意见》,对我们来说,就是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应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中,咬定目标,努力工作,有所作为,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来引领导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

我认为,各级政府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行殡葬改革,实现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全州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一、着力推动殡葬供给侧改革

在现阶段,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现状,除旧观念、旧习俗等因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优质的节地生态安葬产品,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需求。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应着力规划建设一批优质的节生态安葬设施,在殡葬供给侧上着力改革,努力激发社会、市场和自身活力,提升殡葬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的丧葬需求。在设施供给上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建设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除建设一批城乡公益性公墓外,更要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性的骨灰存放堂、室内公墓、树葬公墓花葬公墓、草坪葬墓园等设施,并以此引领全州的殡葬改革事业发展。比如,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安龙县招堤景区、贞丰县双乳峰景区、义龙试验区楼纳村及5其它大山地旅游景区等区域,都应率先规划建设室内公墓、树葬公墓、花葬公墓、草坪葬墓园等设施。在服务供给上着力做好葬后服务管理,按照黔西南州殡葬改革“六化”目标要求(即: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搞好日常维护和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自身职责, 采取惠民殡葬、奖补激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引导群众采用树葬、塔葬、室内葬、合葬、花坛葬、草坪葬、骨灰格位存放、深埋不留坟头、家庭成员合葬等方式安葬遗体或骨灰,积极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使用可降解容器,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倡导墓碑墓体小型化、微型化、艺术化,最大限度降低墓地、墓圆硬化面积;引导群众选择实行文明低碳的鲜花、绢花祭祀、电子祭扫等方式进行文明祭祀。

近8年来,兴义市葬管局、兴义市方舟公司把敬献鲜花、修整树木、栽花种草作为缅怀死者、寄托衰思的主要内容,方舟公司每年出资20万元在每年的清明、春节、元宵期间,积极倡导以“新三样”——鲜花、鞠躬、追思卡代替“旧三样”——烧香、焚纸、放鞭炮,建设新型文明的绿色殡葬,电子蜡烛、电子灯笼、鲜花绢花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特别受年轻一代的欢迎。2017年,兴义市方舟公司投资建设了“十二生肖祭祀园”引导人们开展文明祭祀,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探索开展网络祭祀。我们要结合“大数据”建设,探索通过互联网开展网上祭祀,网上缅怀故人的系列祭祀活动。网络祭祀因其拥有低碳、环保的显著特点,是一种新型、文明的祭祀方式,必将提供殡葬改革的广阔前景。开展网络祭祀,建立逝者虚拟墓地,发布逝者生平简介、生平事迹、纪念相片、纪念诗文、纪念视频等信息,可供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及老年人、出行不便的亲友通过在线献花、上香、点灯、点烛、发表祭文、留言以缅怀逝者。这必须作为黔西南州“十四五”期间殡葬改革的一个重要选项。同时,要着力推进殡仪服务站和火化场馆建设,按照殡葬设施现代化要求,配置和更新殡仪车辆、遗体冷藏、遗体防腐等服务设施和火化炉、尾气处理设备等服务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实际的丧葬需求。

二、着力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

近年来,为充分发近党员干部在推进殡葬改革进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央两办、省两办、州两办分别下发了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党员干部带头,是我们推进殡葬改革的关键。按照《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应带头实行生态安葬,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积极倡导或选择荒山瘠地集中安葬遗体、骨灰。同时,州两办也下发了国家公职人员违反殡葬法规问责办法,党员干部更是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纪律和法律的尊严。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推动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带头作用,自觉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在革除丧葬陋俗、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倡导殡葬新风尚,宣传倡导殡葬改革等方面,为群众作好示范带好头,在群众中树立好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的好形象。形成重视、支持、推动全州殡葬改革的共识,树立時代新风尚,共同促进和推动全州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特别是州直机关退休后回县乡老家居住的党员干部,一般在当地都有比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这部分同志带好了头,对推动殡葬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这也是我们推进殡葬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尚需在制度规定上再着力,制定党员干部治丧规则,建立党员干部丧事活动报告制度,开展党员干部遵守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承诺;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禁止大操大办、禁止迷信活动、禁止乱埋乱葬、禁止超标建墓;自觉提倡节约简朴治丧,提倡节地生态安葬,提倡不保留骨灰,提倡使用环保殡葬用品;把党员干部治丧情况与所在单位的文明先进评选活动挂钩,与创建文明城市挂钩,与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挂钩,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问责,通过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和曝光、处分、问责当事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让殡葬改革新理念、新要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并以此增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意识,让殡葬改革的新风尚得以弘扬。

三、着力推进绿色殡葬文化建设

安龙县的同志说:我们有千年的文明,也有千年的旧习。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文化创新的引领。黔西南州的殡葬改革,除了在殡葬服务资源的配置和殡葬服务的质量上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需求外,殡葬文化建设更加被忽视,这是黔西南州殡葬改革工作中的一大短板。在黔西南州,传统的旧习俗根深蒂固,殡仪陋习、攀比消费、大修祖坟、乱搭灵堂、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封建迷信、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需作彻底的改革。现阶段,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丧葬习俗,培育健康、文明、绿色的殡葬方式。

在推进绿色殡葬文化建设上,首要的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凝聚改革共识,体现文明风尚、人文情怀。要厚植殡葬文化,倡导慎终追远、珍爱生命,引导民众的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推动家庭、社区、社会的和谐。

在墓区规划建设上,追求墓园墓地自然化、草坪化、墓碑墓体艺术化、微型化,追求整体环境庄严优美、宁静素洁,把墓区墓园打造成追思、旅游、艺术、公益、祭祀多位一体的具有生命文化、纪念文化、城市文化内涵的空间,在给亡者一个美丽的空间的同時,也为活着的人诠释着健康的生死观。

在祭祀上,倡导鲜花祭祀、网络祭祀、追思会、植树祭祀、公祭等新的祭祀方式,特别是网络祭祀,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低碳、文明方式,通过建立电子祭扫平台,让亲人为逝者上一柱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自己内心的祝福和祈愿。

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各级殡葬协会、基层红白理事会、殡葬服务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有关组织,要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殡葬改革、殡葬文化宣传活动,将殡葬改革、殡葬文化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通过“乡风文明行为”“社区文明行为”等载体,利用倡议书、墙壁画、宣传栏、漫画、宣传挂图、文娱节目、微电影、歌舞、诗朗诵、记忆墙、标语等形式宣传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和科学的生死观,传播绿色殡葬、节地殡葬、人文殡葬的先进理念,赋予文明殡葬深刻的内涵和活的灵魂。

总之要在“节地”、“生态”“文明”上做好文章,在改革中贯彻好绿色理念,培育好、树立好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殡葬文化,搞好绿色服务、开展绿色活动,从根本上推动全州殡葬改革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的全州殡葬改革“六化”目标,为建设美丽黔西南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汉字密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甲骨文
  •   返回
  •  下一篇: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光照水电站经验和启示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