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书法
  • 交流分享
  • 创意
  • 名作
  • 推荐
  • 绘画
  • 首页 >
  • 书画黔西南> 业界动态 >
  • 脆弱而勇敢的心 ——建民书法随感

脆弱而勇敢的心 ——建民书法随感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夜郎山魈 | 2019-03-08 23:29    [原创]

一

    有人写诗,但并不是真正的“诗”人。建民不写诗,我总觉着他是个诗人。——诗之于人,实在是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性格特征。

    “诗”人身上,大约有两种最为常见的性格,一是脆弱,一是勇敢。脆弱时,他要逃亡天下,勇敢时,他要征服天下。

    建民不是诗人,也不是书法“家”。我以为建民就是建民,我的朋友。——如若一个人真的可以看清人生,那么,此生能否成“家”,这名分,于他并不重要。

行草斗方,释文:一廉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9月.jpg

行草斗方,释文:一廉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9月

    认识建民是很多年前的事,然而交流不多,其中竟有十余年未见。重见时,感觉他性情平静了许多。我也多了一点成熟。这成熟与平静,并不在同一平线上,但可以有些“接近”。“接近”的交流,也就实诚无虚,往来次数,慢慢也多了起来。

    某天深夜,随手翻阅其书信体散文集——《心灵的泉水》,算是更进一步走进建民“心灵”。

    建民兄的过去,所历练过的事实,我并不了解。然而那些具象的细枝末叶,早已化作抽象的感情,在其《心灵的泉水》之中,细细流淌,默默诉诸。不必打问英雄之出处,那字里行间,就是一生所历的见证。《心灵的泉水》,有残忍的真诚,忏悔,亦有灵魂的撕裂。好几次,心中着实地颤动。那真诚的告白,脆弱的伤痛,勇敢的愤怒,深深触动着我。

    ……似乎仿佛,听其言说,曾多次在黄昏的南盘江上徘徊,面对浩渺烟水,作过一次次“死亡”的终极“追问”。

    ——这人生如此沉重的主题,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亲自去“追问”的,或许又不多见。

临沈增植行书四条屏,尺寸:50cmx180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4月.jpg

临沈增植行书四条屏,尺寸:50cmx180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4月

    建民做过老师,记者,州长秘书,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等。从职业看,也算不得太多起伏。然而平凡的生活,遭遇“不平凡”的心性,也会起大冲突,大矛盾。其言曾有六年之久的深深压抑,孤独,愤怒。

    朋友阿杜曾言,人之性情,约分三类,一曰孩童,二曰成人,三曰老人。艺术家诗人,属孩童圈,商人政客,属成人圈,哲学宗教学家,属老人圈。天性原本是个孩子,然而要去参与成人游戏,那必然要吃尽苦头。消耗半生,幡然悔悟,亦觉“这样”的生活,确凿不是自己的想要,便毅然决然,跳出了法度森严的体制人生。

    “放下”本不属己的所有,还原了“赤裸裸”的“真我”,自此也是“一无所有”,万事得须从头再来。

    人到中年,身心之力,皆有衰减,其辛酸冷暖,只有自知。……幻想一个脆弱而敏感的灵魂,于昏暮的江水之上徘徊,游荡,那是怎样的景象?

    风雨俱息,建民对其佛学,似有所迷。这仿佛要给人生找寻新的净土。——这是深刻理解过人生的感悟。在其散文《心灵的泉水》中,我们会发现这“佛缘”的诸多真相与根源。

行书扇面组合,尺寸:22cmx6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jpg

行书扇面组合,尺寸:22cmx6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有缘近佛,也是建民的福气。

    爱需要勇气,更是一种能力。建民深深愧疚大女儿从小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后来高考成绩也不理想,建民便每星期给女儿写上一封信,引导她勤奋学习,体悟人生。父女两人来来往往,写了整整三年(后来便有了《父女两地书》这样的集子出版)。女儿在他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读完大学,再念硕士,至英国、澳大利亚学习,直到获得一个比较称心的生活职业。

    无论《心灵的泉水》,还是《父女两地书》,文字笔息中,皆有家国天下的忧患与仁侠之气。

    建民那诗人的性格,刚烈,浪漫,却也有另一面的绝望。“诗人”的理想,或者抱负,不一定都能实现。时代不需要,“舞台”挤不下,但可以渔樵耕读。

    国在家“亡”,却还有宝贝女儿。《父女两地书》,那竭尽所有心力的文字,足见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那厚重的爱与担当。


二

    某于书法,并无深究,纯属业余的感性解读。建民兄嘱之作序,实在惭愧。鉴于抬爱与信任,只好强作。“专家”们或许是要笑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为了一个“玩”字。

    既然书不在行,其实可以偏重写人。书格即人格;且所有艺术,都是人的灵魂气质体现。懂得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其实大抵也就知其“艺术”特点。

    建民性格的特立独行,必然在其书法艺术的追求里,也要寻求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当二王贴学在当代铺天盖地兴起,他却选择秦汉古碑和滇南"二爨",以及明清书风的研习。行云流水的“俊美”当道,他偏要作“丑拙”之行。其兄吴为民曾言:“他搞那个,连我都看球不懂。太丑了!”

隶书横幅,释文:兰犀 尺寸:35cmx9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6年3月.jpg

    隶书横幅,释文:兰犀 尺寸:35cmx9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6年3月

    书体的外在形式,无论怎样,其核心目的,也是为了审“美”。那“丑”的外壳所“包裹”的,其实依然是“美”。这于读者,其实并非越不过的障碍,只是我们习惯了固有的审美形式。

    建民很早接触书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便连续获贵州省一、二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九十年代中期出版过《古帖新临》一书,书家沈鹏还为其亲题书名。之后因工作或生活的影响,停笔了好些年头。近年又重新提笔研究秦汉简牍帛书,六朝写经及爨宝子爨龙颜。

    这些冷门碑体,随着历史的时间推移,离我们的视线印象,也越来越远,不是书法专人,必然陌生。

    建民在其书法教学中,将清人伊秉绶书法当作教材,当初使我很是吃惊。曾经草草读过一遍书法史,也见过伊秉绶的名字与其作品,但史书只是抽取典型的一两幅作品,介绍也少,因此并不上心,甚至忘了。建民强化伊氏之后,我才到处收集伊秉绶的作品,进行重新的阅读与认识。

    伊秉绶书源秦汉隶书,兼容各种古碑,从而又独出自我的奇异风格,所呈显的书法面貌,近乎颠覆了我们一贯的书法审美习惯。

小楷五条屏(通栏),释文:李毓秀《弟子规》,尺寸:35cmx135cmx5,材质: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5月.jpg

小楷五条屏(通栏),释文:李毓秀《弟子规》,尺寸:35cmx135cmx5,材质: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5月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以“书圣”的地位得以确立,并成为经久不衰的“正统”,那么,我们必然要经受其“正统”的熏陶与浸染,突然面对伊氏书法,吃惊是难免的。正如一桌人吃饭,大家都用筷子,突然有人用手抓,他必然就是大家惊讶的异类。大家就会指责: 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不应该是那样的。

    建民以为,所谓“标准”、“正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则是对书法创造力的扼杀。因此,他特别钟爱于那些转型期的书法,介于探索与成熟之间,生涩,幼稚,夸张,失衡,古拙,意趣天成。

    这样的作品,其实离我们的“初心”最近。反之,虚华的装饰,宗派的“严格”,法度的“公式”化,都极可能束缚艺术最本真的自由。

    因此,我们历来对离经叛道的艺术家,开始的接受,总是困难。“正统”的“主流”审美意识,已经长久滞留在我们心底,甚至化成可怕的血液。另类而奇异的事物出场,通常会有两种可能,要么瞬间被“主流”抹杀,要么多年以后才被大众认可,接受。

    大众心理,盲目的集体无意识“靠拢”,大抵是为寻求一种存在的安全。正如皇帝的新装,当你发现自己看不见的时候,内心其实是非常恐惧的。大家都说看得见,而且“很漂亮”,唯独你看不见,那你必然觉得被大众抛弃,孤立。

    因此,无论是做人的独立特行,还是艺术的独立特行,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能力。但这样的独特一旦被历史确立,它就会是艺术的丰碑。石鲁曾说:我今天这么做,千千万万的后来者也跟着我这么做,这就是——“传统”。因此,史上那些披荆斩棘、开辟新生路的艺术家,大约都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审美的叛逆,也是心理的叛逆,对大众的挑战与对抗。或许也源于“大众”或“主流”对其个体心灵的“挤压”,亦有对群体雷同的厌倦。

隶书中堂,释文:徐渭诗《题墨葡萄图》,尺寸:70cmx120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jpg

隶书中堂,释文:徐渭诗《题墨葡萄图》,尺寸:70cmx120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建民的临帖选择,无论行书,草书,隶书,多喜不入“主流”的“偏门”,大有与“主流”分道扬镳之势。

    书法的“人生性格”,实在可贵。否则临古一生,也是书奴。书法的“性格”成因,有本真天性,也有生活的经历,学养的滋助。

    书法之美,纷纷复杂,亦如百花,各有其色,各有其香。“色香”之各异,正是书家独特的审美“心性”使然。“书法”失却“心性”,反不如民间老汉自家门上不成章法的那些对子。“书奴”的工匠“复制”,猛看很有震慑,细看则装腔作势,久看则空洞浮华。民间老汉不会临古,亦无书“法”可言,然而“天性”保存完好。

    人生已过五十年,在苦历岁月的浪涛里,建民大约思想过很多,在其“孤独”的心灵中,一次次追问,反思,其目的不外乎在不断找寻自己,找回自己。

秦隶丶楷书丶甲骨文扇面组合,尺寸:27cmx35cmx3,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5年4月.jpg

秦隶丶楷书丶甲骨文扇面组合,尺寸:27cmx35cmx3,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5年4月

    建民敢于认输,敢于知错,敢于自剖自嘲。——这不只是性格的诚实与坦率,更是心灵的勇敢!

    我们相信,唯有真诚坦荡的人,才可能真正找回自己。与建民的数次聊天,明显感知,他正从过去的无数经历中,慢慢看清一切,也正慢慢剥离一切,最终想要做一个纯粹的自己。

    这是我在建民人生或书法上看到的信心。并愿给予心灵的真诚支持!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黔西南州首届国画、油画、版画作品展于10月15日开幕
  •   返回
  •  下一篇:管郁达:纽约散步,我只是一个纽约的过客  
  • 首页 >
  • 书画黔西南> 业界动态 >
  • 脆弱而勇敢的心 ——建民书法随感

脆弱而勇敢的心 ——建民书法随感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夜郎山魈 | 2019-03-08 23:29    [原创]

一

    有人写诗,但并不是真正的“诗”人。建民不写诗,我总觉着他是个诗人。——诗之于人,实在是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性格特征。

    “诗”人身上,大约有两种最为常见的性格,一是脆弱,一是勇敢。脆弱时,他要逃亡天下,勇敢时,他要征服天下。

    建民不是诗人,也不是书法“家”。我以为建民就是建民,我的朋友。——如若一个人真的可以看清人生,那么,此生能否成“家”,这名分,于他并不重要。

行草斗方,释文:一廉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9月.jpg

行草斗方,释文:一廉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9月

    认识建民是很多年前的事,然而交流不多,其中竟有十余年未见。重见时,感觉他性情平静了许多。我也多了一点成熟。这成熟与平静,并不在同一平线上,但可以有些“接近”。“接近”的交流,也就实诚无虚,往来次数,慢慢也多了起来。

    某天深夜,随手翻阅其书信体散文集——《心灵的泉水》,算是更进一步走进建民“心灵”。

    建民兄的过去,所历练过的事实,我并不了解。然而那些具象的细枝末叶,早已化作抽象的感情,在其《心灵的泉水》之中,细细流淌,默默诉诸。不必打问英雄之出处,那字里行间,就是一生所历的见证。《心灵的泉水》,有残忍的真诚,忏悔,亦有灵魂的撕裂。好几次,心中着实地颤动。那真诚的告白,脆弱的伤痛,勇敢的愤怒,深深触动着我。

    ……似乎仿佛,听其言说,曾多次在黄昏的南盘江上徘徊,面对浩渺烟水,作过一次次“死亡”的终极“追问”。

    ——这人生如此沉重的主题,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亲自去“追问”的,或许又不多见。

临沈增植行书四条屏,尺寸:50cmx180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4月.jpg

临沈增植行书四条屏,尺寸:50cmx180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4月

    建民做过老师,记者,州长秘书,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等。从职业看,也算不得太多起伏。然而平凡的生活,遭遇“不平凡”的心性,也会起大冲突,大矛盾。其言曾有六年之久的深深压抑,孤独,愤怒。

    朋友阿杜曾言,人之性情,约分三类,一曰孩童,二曰成人,三曰老人。艺术家诗人,属孩童圈,商人政客,属成人圈,哲学宗教学家,属老人圈。天性原本是个孩子,然而要去参与成人游戏,那必然要吃尽苦头。消耗半生,幡然悔悟,亦觉“这样”的生活,确凿不是自己的想要,便毅然决然,跳出了法度森严的体制人生。

    “放下”本不属己的所有,还原了“赤裸裸”的“真我”,自此也是“一无所有”,万事得须从头再来。

    人到中年,身心之力,皆有衰减,其辛酸冷暖,只有自知。……幻想一个脆弱而敏感的灵魂,于昏暮的江水之上徘徊,游荡,那是怎样的景象?

    风雨俱息,建民对其佛学,似有所迷。这仿佛要给人生找寻新的净土。——这是深刻理解过人生的感悟。在其散文《心灵的泉水》中,我们会发现这“佛缘”的诸多真相与根源。

行书扇面组合,尺寸:22cmx6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jpg

行书扇面组合,尺寸:22cmx6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有缘近佛,也是建民的福气。

    爱需要勇气,更是一种能力。建民深深愧疚大女儿从小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后来高考成绩也不理想,建民便每星期给女儿写上一封信,引导她勤奋学习,体悟人生。父女两人来来往往,写了整整三年(后来便有了《父女两地书》这样的集子出版)。女儿在他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读完大学,再念硕士,至英国、澳大利亚学习,直到获得一个比较称心的生活职业。

    无论《心灵的泉水》,还是《父女两地书》,文字笔息中,皆有家国天下的忧患与仁侠之气。

    建民那诗人的性格,刚烈,浪漫,却也有另一面的绝望。“诗人”的理想,或者抱负,不一定都能实现。时代不需要,“舞台”挤不下,但可以渔樵耕读。

    国在家“亡”,却还有宝贝女儿。《父女两地书》,那竭尽所有心力的文字,足见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那厚重的爱与担当。


二

    某于书法,并无深究,纯属业余的感性解读。建民兄嘱之作序,实在惭愧。鉴于抬爱与信任,只好强作。“专家”们或许是要笑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为了一个“玩”字。

    既然书不在行,其实可以偏重写人。书格即人格;且所有艺术,都是人的灵魂气质体现。懂得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其实大抵也就知其“艺术”特点。

    建民性格的特立独行,必然在其书法艺术的追求里,也要寻求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当二王贴学在当代铺天盖地兴起,他却选择秦汉古碑和滇南"二爨",以及明清书风的研习。行云流水的“俊美”当道,他偏要作“丑拙”之行。其兄吴为民曾言:“他搞那个,连我都看球不懂。太丑了!”

隶书横幅,释文:兰犀 尺寸:35cmx9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6年3月.jpg

    隶书横幅,释文:兰犀 尺寸:35cmx9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6年3月

    书体的外在形式,无论怎样,其核心目的,也是为了审“美”。那“丑”的外壳所“包裹”的,其实依然是“美”。这于读者,其实并非越不过的障碍,只是我们习惯了固有的审美形式。

    建民很早接触书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便连续获贵州省一、二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九十年代中期出版过《古帖新临》一书,书家沈鹏还为其亲题书名。之后因工作或生活的影响,停笔了好些年头。近年又重新提笔研究秦汉简牍帛书,六朝写经及爨宝子爨龙颜。

    这些冷门碑体,随着历史的时间推移,离我们的视线印象,也越来越远,不是书法专人,必然陌生。

    建民在其书法教学中,将清人伊秉绶书法当作教材,当初使我很是吃惊。曾经草草读过一遍书法史,也见过伊秉绶的名字与其作品,但史书只是抽取典型的一两幅作品,介绍也少,因此并不上心,甚至忘了。建民强化伊氏之后,我才到处收集伊秉绶的作品,进行重新的阅读与认识。

    伊秉绶书源秦汉隶书,兼容各种古碑,从而又独出自我的奇异风格,所呈显的书法面貌,近乎颠覆了我们一贯的书法审美习惯。

小楷五条屏(通栏),释文:李毓秀《弟子规》,尺寸:35cmx135cmx5,材质: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5月.jpg

小楷五条屏(通栏),释文:李毓秀《弟子规》,尺寸:35cmx135cmx5,材质: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5月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以“书圣”的地位得以确立,并成为经久不衰的“正统”,那么,我们必然要经受其“正统”的熏陶与浸染,突然面对伊氏书法,吃惊是难免的。正如一桌人吃饭,大家都用筷子,突然有人用手抓,他必然就是大家惊讶的异类。大家就会指责: 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不应该是那样的。

    建民以为,所谓“标准”、“正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则是对书法创造力的扼杀。因此,他特别钟爱于那些转型期的书法,介于探索与成熟之间,生涩,幼稚,夸张,失衡,古拙,意趣天成。

    这样的作品,其实离我们的“初心”最近。反之,虚华的装饰,宗派的“严格”,法度的“公式”化,都极可能束缚艺术最本真的自由。

    因此,我们历来对离经叛道的艺术家,开始的接受,总是困难。“正统”的“主流”审美意识,已经长久滞留在我们心底,甚至化成可怕的血液。另类而奇异的事物出场,通常会有两种可能,要么瞬间被“主流”抹杀,要么多年以后才被大众认可,接受。

    大众心理,盲目的集体无意识“靠拢”,大抵是为寻求一种存在的安全。正如皇帝的新装,当你发现自己看不见的时候,内心其实是非常恐惧的。大家都说看得见,而且“很漂亮”,唯独你看不见,那你必然觉得被大众抛弃,孤立。

    因此,无论是做人的独立特行,还是艺术的独立特行,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能力。但这样的独特一旦被历史确立,它就会是艺术的丰碑。石鲁曾说:我今天这么做,千千万万的后来者也跟着我这么做,这就是——“传统”。因此,史上那些披荆斩棘、开辟新生路的艺术家,大约都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审美的叛逆,也是心理的叛逆,对大众的挑战与对抗。或许也源于“大众”或“主流”对其个体心灵的“挤压”,亦有对群体雷同的厌倦。

隶书中堂,释文:徐渭诗《题墨葡萄图》,尺寸:70cmx120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jpg

隶书中堂,释文:徐渭诗《题墨葡萄图》,尺寸:70cmx120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建民的临帖选择,无论行书,草书,隶书,多喜不入“主流”的“偏门”,大有与“主流”分道扬镳之势。

    书法的“人生性格”,实在可贵。否则临古一生,也是书奴。书法的“性格”成因,有本真天性,也有生活的经历,学养的滋助。

    书法之美,纷纷复杂,亦如百花,各有其色,各有其香。“色香”之各异,正是书家独特的审美“心性”使然。“书法”失却“心性”,反不如民间老汉自家门上不成章法的那些对子。“书奴”的工匠“复制”,猛看很有震慑,细看则装腔作势,久看则空洞浮华。民间老汉不会临古,亦无书“法”可言,然而“天性”保存完好。

    人生已过五十年,在苦历岁月的浪涛里,建民大约思想过很多,在其“孤独”的心灵中,一次次追问,反思,其目的不外乎在不断找寻自己,找回自己。

秦隶丶楷书丶甲骨文扇面组合,尺寸:27cmx35cmx3,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5年4月.jpg

秦隶丶楷书丶甲骨文扇面组合,尺寸:27cmx35cmx3,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5年4月

    建民敢于认输,敢于知错,敢于自剖自嘲。——这不只是性格的诚实与坦率,更是心灵的勇敢!

    我们相信,唯有真诚坦荡的人,才可能真正找回自己。与建民的数次聊天,明显感知,他正从过去的无数经历中,慢慢看清一切,也正慢慢剥离一切,最终想要做一个纯粹的自己。

    这是我在建民人生或书法上看到的信心。并愿给予心灵的真诚支持!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黔西南州首届国画、油画、版画作品展于10月15日开幕
  •   返回
  •  下一篇:管郁达:纽约散步,我只是一个纽约的过客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