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走进地处珠江上游乌蒙深处的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漫山遍野的脐橙挂满枝头。作为晴隆县脐橙产业种植核心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6000余亩脐橙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我起初只种了5亩左右,现在发展到100亩,通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建了新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脐橙丰产丰收,学官社区脐橙种植大户张道文和大伙忙着采摘供应市场。“晴隆脐橙”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贵州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殊荣,2022年再次评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市场认可度、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工人采摘脐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有300多年种植历史、清朝时期曾为朝廷贡品的“晴隆脐橙”,在每年的10月就开始上市,其肉质脆嫩、皮薄无籽多汁、香味独特、且富含维C,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学官社区桥头寨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重点区域。近年来,学官社区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大力利用山地发展以晴隆脐橙为主的精品水果,让粮农变果农,打造“贵州脐橙第一村”“贵州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示范村”,建设美丽、宜居、活力和幸福乡村。
“现在社区人均2.2亩的脐橙种植面积。”学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卢修伦介绍,为保护好“晴隆脐橙”品牌,县、镇、社区以“脐橙果园·布依家园·生态乐园”为定位,结合桥头寨实际和创建目标进行打造,在鸡场试点成立脐橙产业协会,将脐橙种植户全部纳入协会,按照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商标标准、统一销售标准、统一农产品追踪溯源标准,以省级龙头企业清家果园作带动,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在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方面再突破。同时,鼓励科技能手、种植大户承包果园带头示范,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示范改造,全社区脐橙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余亩,其中桥头寨种植面积2810亩,投产910亩,年带动就业3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产业实现了全覆盖。
学官社区脐橙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学官社区投产脐橙4000余亩,按照每亩2000斤,每斤3.5元计算,产值将达到28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同步增长。
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部署的民生新举措、描绘的民生新图景,学官社区的干部群众充满信心、干劲十足,相信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为满足果园采摘季节的时长,我在园内种植了9月成熟的由良蜜桔、10月成熟的果冻橙、11月成熟的脐橙、12月成熟的血橙、1月成熟的耙耙柑、2月成熟的沃柑、3月到6月成熟的夏橙,使果园采摘季节延长至9个月,形成四季果园。”20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周清,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参加到学官社区脐橙种植。
种植脐橙中,周清用创新思路干产业,带领果农畅通销售,积极使用新媒体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建粉丝群,投放生活plus等电商平台,组织产品参加贵阳、重庆、惠州等地农产品展会等方式,将晴隆脐橙品牌从县城推向全国,销售渠道从晴隆县走向广东沿海城市。同时,用改革思想谋发展,带领果农走向标准化,将合作社和散户种植脐橙集中分拣包装,对产品实行严格分类销售,在原来价格基础上每斤增加2元以上二次销售收入。
如今,周清的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70余万元,带动农户300余户,每年支付劳务费用累计260万元,带动300多人就业,促进了农户发展,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为鸡场镇培训200人次,果园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以上。
而周清,只是学官社区盘活村级荒山,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缩影”。
“新乡贤”返乡创业给学官社区脐橙产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组织方式,分级分类定位,龙头企业负责制定严格的种植、管护、采摘标准,对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果农”。通过产品分拣包装、开发微信群销售圈、直播带货等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价值。
“同时,对达到盛产期的果园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吸进年轻人,特别是毕业大学生参与,在学官社区逐步建立脐橙产业创业孵化园,把果农这个职业打造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职业。”周清说。
梳理盘点柑桔场(原国有果园)国有土地资源,将土地和果树返租倒包给返乡创业者,创业者向柑桔场缴纳租赁费用,并负责经营管理,柑桔场负责技术指导。目前,学官社区盘活国有果园1200亩,其中投产果园600余亩,21名返乡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仅2021年就实现净利润约300万元,户均增收达到10万元以上。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指示,就是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这些年,学官社区的脐橙产业不仅面积扩大了,还打造了现代化标准果园,同步配套建设轨道车、产业路、冷库、水肥一体化设施和脐橙分拣包装系统等。
晴隆脐橙俏销市场
据数据显示,仅2022年以来,学官社区完成建设产业路11公里,蓄水池5个,共800立方米,配套灌溉管网10公里;修建柑橘产业冷库576立方米、果园运输轨道10条,长度5000米,履带式旋耕机2台,太阳能灭虫灯50盏,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一套,开沟机施肥机2台等,通过产业样板区建设,把鸡场柑桔推向高端市场,提高产业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学官社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热诚欢迎广大朋友光临鸡场镇学官社区欣赏‘黄果满枝头’的田园风光,携家人入园采摘的乐趣,体验乡村游。”正值脐橙旺收时节,鸡场镇镇长陈贤海发出邀请。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 ‖ 中国黔西南网)
入冬后,走进地处珠江上游乌蒙深处的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漫山遍野的脐橙挂满枝头。作为晴隆县脐橙产业种植核心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6000余亩脐橙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我起初只种了5亩左右,现在发展到100亩,通过这几年的产业发展,建了新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脐橙丰产丰收,学官社区脐橙种植大户张道文和大伙忙着采摘供应市场。“晴隆脐橙”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贵州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殊荣,2022年再次评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市场认可度、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工人采摘脐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有300多年种植历史、清朝时期曾为朝廷贡品的“晴隆脐橙”,在每年的10月就开始上市,其肉质脆嫩、皮薄无籽多汁、香味独特、且富含维C,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学官社区桥头寨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重点区域。近年来,学官社区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要求,大力利用山地发展以晴隆脐橙为主的精品水果,让粮农变果农,打造“贵州脐橙第一村”“贵州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示范村”,建设美丽、宜居、活力和幸福乡村。
“现在社区人均2.2亩的脐橙种植面积。”学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卢修伦介绍,为保护好“晴隆脐橙”品牌,县、镇、社区以“脐橙果园·布依家园·生态乐园”为定位,结合桥头寨实际和创建目标进行打造,在鸡场试点成立脐橙产业协会,将脐橙种植户全部纳入协会,按照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商标标准、统一销售标准、统一农产品追踪溯源标准,以省级龙头企业清家果园作带动,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在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方面再突破。同时,鼓励科技能手、种植大户承包果园带头示范,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示范改造,全社区脐橙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余亩,其中桥头寨种植面积2810亩,投产910亩,年带动就业3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产业实现了全覆盖。
学官社区脐橙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学官社区投产脐橙4000余亩,按照每亩2000斤,每斤3.5元计算,产值将达到28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同步增长。
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部署的民生新举措、描绘的民生新图景,学官社区的干部群众充满信心、干劲十足,相信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为满足果园采摘季节的时长,我在园内种植了9月成熟的由良蜜桔、10月成熟的果冻橙、11月成熟的脐橙、12月成熟的血橙、1月成熟的耙耙柑、2月成熟的沃柑、3月到6月成熟的夏橙,使果园采摘季节延长至9个月,形成四季果园。”20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周清,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参加到学官社区脐橙种植。
种植脐橙中,周清用创新思路干产业,带领果农畅通销售,积极使用新媒体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建粉丝群,投放生活plus等电商平台,组织产品参加贵阳、重庆、惠州等地农产品展会等方式,将晴隆脐橙品牌从县城推向全国,销售渠道从晴隆县走向广东沿海城市。同时,用改革思想谋发展,带领果农走向标准化,将合作社和散户种植脐橙集中分拣包装,对产品实行严格分类销售,在原来价格基础上每斤增加2元以上二次销售收入。
如今,周清的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70余万元,带动农户300余户,每年支付劳务费用累计260万元,带动300多人就业,促进了农户发展,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为鸡场镇培训200人次,果园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以上。
而周清,只是学官社区盘活村级荒山,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缩影”。
“新乡贤”返乡创业给学官社区脐橙产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组织方式,分级分类定位,龙头企业负责制定严格的种植、管护、采摘标准,对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果农”。通过产品分拣包装、开发微信群销售圈、直播带货等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价值。
“同时,对达到盛产期的果园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吸进年轻人,特别是毕业大学生参与,在学官社区逐步建立脐橙产业创业孵化园,把果农这个职业打造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职业。”周清说。
梳理盘点柑桔场(原国有果园)国有土地资源,将土地和果树返租倒包给返乡创业者,创业者向柑桔场缴纳租赁费用,并负责经营管理,柑桔场负责技术指导。目前,学官社区盘活国有果园1200亩,其中投产果园600余亩,21名返乡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仅2021年就实现净利润约300万元,户均增收达到10万元以上。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指示,就是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这些年,学官社区的脐橙产业不仅面积扩大了,还打造了现代化标准果园,同步配套建设轨道车、产业路、冷库、水肥一体化设施和脐橙分拣包装系统等。
晴隆脐橙俏销市场
据数据显示,仅2022年以来,学官社区完成建设产业路11公里,蓄水池5个,共800立方米,配套灌溉管网10公里;修建柑橘产业冷库576立方米、果园运输轨道10条,长度5000米,履带式旋耕机2台,太阳能灭虫灯50盏,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一套,开沟机施肥机2台等,通过产业样板区建设,把鸡场柑桔推向高端市场,提高产业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学官社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热诚欢迎广大朋友光临鸡场镇学官社区欣赏‘黄果满枝头’的田园风光,携家人入园采摘的乐趣,体验乡村游。”正值脐橙旺收时节,鸡场镇镇长陈贤海发出邀请。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来源 ‖ 中国黔西南网)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