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散文 >
  • 赵兴 ‖《普安文笔塔那段尘封的记忆》

赵兴 ‖《普安文笔塔那段尘封的记忆》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一加文化 | 2022-04-10 21:29    [原创]

又一次来到文笔塔下,因为上次我在这里做了一期视频,但没有介绍文笔塔的历史,有网友提议希望讲一讲它的前世和今生。

关于普安这座文笔塔的历史,相关的记载比较少,只是在这塔的上端,我们可以看到一小块不是很完整的碑文,写的是由普安县正堂谢泰楷联合地方绅士修建,时间是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

我又查了一些资料,说这塔是因为城内陈氏家族及地方上有人中了进士,为表彰其事,孔、徐、陈、任四大家族集资兴建文笔塔于城内东面的小叉沟山巅,后来坍塌。


微信图片_20220410210446.jpg


作者:赵兴


到了清朝同治十三年,普安县正堂谢泰楷又召集众乡绅在文笔村畔重建了这座塔。

据考证,在明清普安州科考历史上,共有文进士18人。这其中就有一个叫陈士章的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按时间排序,他是普安州的第11位进士。

陈士章,字含之、与苏,号石渠,历任广东增城县令,楚雄府知府,重庆府知府、广东广西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著有《谢石渠先生诗集》,也是明朝的诗人、书画家。

陈士章本姓谢,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时任江西宁都知县陈时言是贵州省普安州的举人,到了五十岁还没有子嗣,因与陈士章亲生父亲谢蒙恩有师生之情谊,德行相知,于是将谢蒙恩时年三岁的儿子谢与苏收为养子,取名陈士章。

后陈时言辞官返回普安州,悉心哺育培养陈士章30多年,陈士章不负期望,终于高中进士。

陈时言回普安后,又生了儿子陈士龙、陈士端。陈士龙后来还做了山西的知县。

陈时言去世后,陈士章帮助陈家两个弟弟陈士龙、陈士端成了家,立了业, 已无挂碍,报了养父母的教养之恩。后因想到生父身前一介寒儒,身后家徒四壁,,于是上疏朝廷申请恢复谢姓,到崇祯七年(1634年),皇帝最终下旨准复。

自陈士章后,普安州又有了8名才子中了进士。

这文笔塔首先由孔、徐、陈、任四大家族集资兴建,坍塌后,普安县正堂谢泰楷又联合地方绅士在同治十三年重建此塔,意在表彰业峻鸿绩的学子,启佑后人。

从孔、徐、陈、任四大家族及谢泰楷等乡绅的善举中,从普安州18位进士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普安这片土地薪火相继,文脉相传的律动。

愿: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赵兴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燕子
  •   返回
  •  下一篇:赵兴‖回望黄家桥,那些往事如云烟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散文 >
  • 赵兴 ‖《普安文笔塔那段尘封的记忆》

赵兴 ‖《普安文笔塔那段尘封的记忆》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一加文化 | 2022-04-10 21:29    [原创]

又一次来到文笔塔下,因为上次我在这里做了一期视频,但没有介绍文笔塔的历史,有网友提议希望讲一讲它的前世和今生。

关于普安这座文笔塔的历史,相关的记载比较少,只是在这塔的上端,我们可以看到一小块不是很完整的碑文,写的是由普安县正堂谢泰楷联合地方绅士修建,时间是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

我又查了一些资料,说这塔是因为城内陈氏家族及地方上有人中了进士,为表彰其事,孔、徐、陈、任四大家族集资兴建文笔塔于城内东面的小叉沟山巅,后来坍塌。


微信图片_20220410210446.jpg


作者:赵兴


到了清朝同治十三年,普安县正堂谢泰楷又召集众乡绅在文笔村畔重建了这座塔。

据考证,在明清普安州科考历史上,共有文进士18人。这其中就有一个叫陈士章的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按时间排序,他是普安州的第11位进士。

陈士章,字含之、与苏,号石渠,历任广东增城县令,楚雄府知府,重庆府知府、广东广西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著有《谢石渠先生诗集》,也是明朝的诗人、书画家。

陈士章本姓谢,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时任江西宁都知县陈时言是贵州省普安州的举人,到了五十岁还没有子嗣,因与陈士章亲生父亲谢蒙恩有师生之情谊,德行相知,于是将谢蒙恩时年三岁的儿子谢与苏收为养子,取名陈士章。

后陈时言辞官返回普安州,悉心哺育培养陈士章30多年,陈士章不负期望,终于高中进士。

陈时言回普安后,又生了儿子陈士龙、陈士端。陈士龙后来还做了山西的知县。

陈时言去世后,陈士章帮助陈家两个弟弟陈士龙、陈士端成了家,立了业, 已无挂碍,报了养父母的教养之恩。后因想到生父身前一介寒儒,身后家徒四壁,,于是上疏朝廷申请恢复谢姓,到崇祯七年(1634年),皇帝最终下旨准复。

自陈士章后,普安州又有了8名才子中了进士。

这文笔塔首先由孔、徐、陈、任四大家族集资兴建,坍塌后,普安县正堂谢泰楷又联合地方绅士在同治十三年重建此塔,意在表彰业峻鸿绩的学子,启佑后人。

从孔、徐、陈、任四大家族及谢泰楷等乡绅的善举中,从普安州18位进士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普安这片土地薪火相继,文脉相传的律动。

愿: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赵兴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燕子
  •   返回
  •  下一篇:赵兴‖回望黄家桥,那些往事如云烟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