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文艺 | 2024-08-15 11:34    [原创]

根据中国民协发布《关于征集“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参评作品的预通知》,黔西南州选送的歌舞《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终评作品,并获资格赴江西省瑞金市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


微信截图_20240814172409.png


 近日,中国民协通知,全国共有 19 个节目通过初评评选,入围终评,贵州省有两个歌舞节目获此殊荣。该奖项是为繁荣中国民俗影视文化,展示民俗影像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该评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奖项。

“阿妹戚托”是彝语,汉语意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依存于彝族传统婚姻礼俗的民族民间群体性舞蹈,主要运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运动变化,以“哄的”(插秧)、“区朝租”(喂狗饭)、“哑高堵”(踢鸡冠)等12组不同舞蹈语汇组成。整个舞蹈动作连贯、娇健有力、欢快热烈,每个动作都有特定内涵,包括婚姻礼俗、农耕劳作、知识教化和审美娱乐等方面。舞蹈无乐器、音乐伴奏,靠表演者默契的心灵感应,手拉手轻盈的踏地起舞,形成独特“踏地而歌”的整齐舞步,传达浓浓的姐妹情谊,向即将出嫁当新娘的姐妹表达深深的祝福之情。寓意母亲教导出嫁女儿,到婆家后要节俭持家、敬老爱幼,才能家道兴旺,日子红火。舞蹈再现了彝族先民生活情趣,古朴的生活气息,同时展现出晴隆县彝族人民的美好品德。对增进民族自信心和推进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民众和娱乐民众,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阿妹戚托”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晴隆县原三宝彝族乡,在晴隆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晴隆县“阿妹戚托”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原生态魅力,1956年在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艺术会演并荣获优胜奖后,曾进京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赞誉。1995年赴意大利参加演出。2007年“多彩贵州”原生态舞蹈大赛荣获银瀑奖,被誉为与爱尔兰《大河之舞》齐名的“东方踢踏舞”,2009年在央视“艺苑风景线”栏目亮相后,逐渐引起民族学界、演艺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8月,“阿妹戚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阿妹戚托”已成为晴隆向外界宣传和推介的一张文化名片。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来源 ‖ 黔西南文艺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万峰成林处,一条奔向幸福的生态产业长廊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文艺 | 2024-08-15 11:34    [原创]

根据中国民协发布《关于征集“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参评作品的预通知》,黔西南州选送的歌舞《阿妹戚托》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终评作品,并获资格赴江西省瑞金市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


微信截图_20240814172409.png


 近日,中国民协通知,全国共有 19 个节目通过初评评选,入围终评,贵州省有两个歌舞节目获此殊荣。该奖项是为繁荣中国民俗影视文化,展示民俗影像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该评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奖项。

“阿妹戚托”是彝语,汉语意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依存于彝族传统婚姻礼俗的民族民间群体性舞蹈,主要运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运动变化,以“哄的”(插秧)、“区朝租”(喂狗饭)、“哑高堵”(踢鸡冠)等12组不同舞蹈语汇组成。整个舞蹈动作连贯、娇健有力、欢快热烈,每个动作都有特定内涵,包括婚姻礼俗、农耕劳作、知识教化和审美娱乐等方面。舞蹈无乐器、音乐伴奏,靠表演者默契的心灵感应,手拉手轻盈的踏地起舞,形成独特“踏地而歌”的整齐舞步,传达浓浓的姐妹情谊,向即将出嫁当新娘的姐妹表达深深的祝福之情。寓意母亲教导出嫁女儿,到婆家后要节俭持家、敬老爱幼,才能家道兴旺,日子红火。舞蹈再现了彝族先民生活情趣,古朴的生活气息,同时展现出晴隆县彝族人民的美好品德。对增进民族自信心和推进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民众和娱乐民众,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阿妹戚托”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晴隆县原三宝彝族乡,在晴隆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晴隆县“阿妹戚托”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原生态魅力,1956年在参加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艺术会演并荣获优胜奖后,曾进京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赞誉。1995年赴意大利参加演出。2007年“多彩贵州”原生态舞蹈大赛荣获银瀑奖,被誉为与爱尔兰《大河之舞》齐名的“东方踢踏舞”,2009年在央视“艺苑风景线”栏目亮相后,逐渐引起民族学界、演艺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8月,“阿妹戚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阿妹戚托”已成为晴隆向外界宣传和推介的一张文化名片。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来源 ‖ 黔西南文艺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万峰成林处,一条奔向幸福的生态产业长廊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