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金州教育 >
  • 让有效陪伴成为优势

让有效陪伴成为优势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阳光书院 | 2023-10-07 10:31    [原创]

课上看功夫,课后看陪伴,陪伴决定差异。老师舍不得陪伴学生,就像父母舍不得陪伴孩子。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分工协作式陪伴,是抓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干部到校陪伴师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

陪伴是职责,陪伴是姿态,陪伴是需要,陪伴是关爱,陪伴是教育,陪伴是管理,陪伴是“南风效应”。在陪伴中观察记录,在陪伴中检查督导,在陪伴中帮助反思,在陪伴中调查研究,在陪伴中指导帮助,在陪伴中沟通交心,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在陪伴中开展活动,在陪伴中改变态度,在陪伴中唤醒迷失,在陪伴中解决问题,在陪伴中助力学生成长,在陪伴中产生奇迹。舍得花时间有效陪伴,是特别关心特别爱;舍得花时间有效陪伴,是我们阳光书院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要让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一大优势。


微信图片_20230615222550(1).jpg


一、力避低效陪伴

仅仅是与学生待在同一个教室空间,不算是陪伴。有的老师虽然常来班上陪伴,有的坐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不管学生干什么;有的站在教室里,浮在表面,发现不了问题,来多了,习以为常了,学生麻木了,感受不到温暖,不能发生有效陪伴,甚至成了低效陪伴。既浪费了许多时间,又起不了多大作用。陪伴不是陪着,不是监视,需要思想,需要用心,需要行动,需要精神,需要倾情融入,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问题,需要时间效率。怎样把低效陪伴变为有效陪伴?

二、有效陪伴八法

(一)在陪伴中观察记录

陪伴时眼睛要亮,保持目光接触,善于观察发现,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东西。在早读前、放学后、晚自习前、周末,到班上走走看看,观察发现,记录早到的学生的特点,记录进步之星的特点,记录学习能手的特点,记录“三入三专”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事迹,记录学生在学校里的典型事例,把记录材料作为个别谈话或者班会时的案例,唤醒迷失的学生,激励同学学习榜样,奋发有为。

在课间、自习课、吃饭时间或到宿舍,用心观察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及时记录在案,在教育教学中有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用心记录学生拼搏的瞬间、专注的状态、良好的习惯、学习的方法,旗帜鲜明地鼓励表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用心记录德困生、心困生、学困生的主要问题,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

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家讲学之所以生动,是他们平时记录的素材丰富。全国知名教师都善于记录,常有鲜活的案例、素材,用于总结、教育、交流,进行研究分析,找到帮助、转变、改变的办法,缩小三困生的差距。

(二)在陪伴中检查督导

有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善于在陪伴中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查“三段式晚自习”的习惯,检查“三入三专”“三先三后”“五查五补”“五本合一”“阳光八法”“小组学习”等学习方法方式的情况,检查个人卫生习惯,检查教室课堂物品摆放等。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防微杜渐。发现优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适时推广。

(三)在陪伴中帮助反思

有些学生不是不努力,而是不重视方法方式,不重视效率效果,低效勤奋,忙乱杂乱,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打疲劳战,事倍功半;有的学生陷入题海,只顾刷题,不重视复习、预习,不重视查漏补缺;有些学生自我迷失,不思进取,小猫钓鱼,荒废学业等。主要原因之一是不会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总结,不善于从自身反思、自省,这样的学生,最需要老师利用陪伴时间指导帮助反思。思所得,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思所失,吸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所进,改进方法,提质增效。

(四)在陪伴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才能深入实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是法宝。深入学生,倾听心声,调查研究,是陪伴的好方式。调查研究学生的现状,调查研究学生的差异,调查研究学生的问题,调查研究学生的需要,调查研究学生的感受,调查研究“三困生”的特点,调查研究培优帮困的问题,调查研究少数关键等等。通过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在陪伴中指导帮助

在陪伴中进行一人一方、一人一法、一人一情、点对点、面对面、面批面改、当面辅导、有计划有步骤地一对一指导帮助,或学习方法,或心理咨询,或答疑解惑,或修补短板,缺啥补啥,针对性培优,针对性帮困,针对性指导帮助。

既要优先对培优或帮困对象的短板学科进行针对性指导,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六)在陪伴中沟通交心

愿者不厌,愿者自愿;不愿者反感,不愿者逆反。谈话、谈心、交心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认可、认同、愿意,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发挥“南风效应”。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截然不同,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知面知心,不能理解学生,不能进入他的内心,不了解他的实际问题,谈心谈话就会大打折扣。要真正走进内心,拉近师生关系。沟通有术,教育有度,有言语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有行为活动的互动,注重倾斜,注重学生的需要,重在交心,重在实效,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生为本,深入学生,关注情绪,关注心理,关注问题,倾听心声,用心用力,用智用情,以公正、平等、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陪伴中倾听、沟通、交流,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适当注意方式、场景、技巧,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形成温馨、关爱的人际氛围;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找到问题症结,帮助改进提升;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信服而服从管理,从而唤醒自我迷失的学生。每次谈话、谈心、交心,善于先找“三困生”,找退步大的同学。

(七)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

有年级负责人发明了“每周一日蹲班法”,蹲班这一天,从早读到晚休,专注一个班,进行一日蹲班。这一天里,观察早操、早读、自习、听课、课外活动,特别是在班里听所有老师的课,甚至三餐也和孩子一起吃。用这样的方法,全天候经历一个班一整天的学习、生活、活动,根据观察发现的问题,座谈交流,调查研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陪伴有效了,过程管理自然好。过程管理做好了,结果一般不会差。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有老师感悟,过程管理离不开陪伴。在陪伴中观察发现问题,在陪伴中检查、督查、整改、反馈,在陪伴中培养习惯,在陪伴中规范行为,在陪伴中营造氛围,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

(八)在陪伴中开展活动

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活动能更好地育人。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成长。有陪伴的活动有温度、有力量。3·5·1主题月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游学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校运会活动、节日文化活动、周末营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登山活动等,陪伴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体验、去锻炼、去感知、去思悟、去改变,积极务实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陪伴中开展活动,打开快乐之门,激活积极心理,开启成长之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掘彼此优势,发现并利用个人优势,建立积极互动关系,建设和谐、和善、和美的人际关系,促进活动育人效能。

三、班主任的陪伴

在阳光书院,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班主任。陪伴,是阳光书院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老师跟我说:“没有陪伴就没有关爱,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不懂陪伴、不会陪伴、舍不得陪伴学生的班主任不是合格的班主任。”有些班主任,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陪伴”。阳光书院的班主任主要在何时陪伴呢?

早读前后: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六点过钟,他们早早到校,看看早操3公里跑步情况,看看早餐就餐情况,看看早读“三入三专”情况,看看谁是“百灵鸟”,看看有没有拖拉、拖沓?早读前后有计划地与个别问题学生交谈、交流、开导,让陪伴更有效。多数每周2-3次,有的达5次。

在阳光书院,特别感动的是,看到6:40左右就到校陪伴学生晨练的老师,他们是最可敬的义工。

中午20分:看看学生时间利用,看看时间效率。借此机会,适时指导,针对性与学生谈话、交流、辅导。每周一般2-3次,有的多达5次。

中餐晚餐:有些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就餐,与学生一起聊天、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周一般2-3次。

大课间:有班主任说,“班级精神一半在运动场。”我们的班主任都重视并参与包含唱歌、做操、跑步的“三段式”大课间。大课间,看看学生快速到操场情况,看看学生动作是否规范到位,看看千人大合唱的场景,看看学生精气神是否提振。及时整治松懈、懒散等不良行为。

只要身体允许,最享受、最长情、最幸福、最相融、最宜人的陪伴,是与学生一起跑操,这叫主观为学生,客观为自己。我们多数班主任,坚持陪学生一起跑操,身体越来越强健。坚持与学生一起跑操,是最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方式,是最好的延长生命、舒展生命的方式!有班主任说,坚持下去,一定能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幸幸福福活过90岁!

唱歌:每天上午、下午,5000多学子,“班班歌声”放声高歌响彻云霄。班主任到班上,看看学生的精神状态,看看唱歌的风姿风采,看看“小指挥”的节拍、节奏、乐感、动作是否规范到位?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整顿。动静相宜,松静匀乐,唱歌不仅调节氛围、调节身心,还艺术熏陶、提振精神。通过歌词,激励爱国热情,鼓励向上向美。人人引吭高歌,人人都在打拍子,人人都是“小指挥家”,人人都在一边唱歌一边打拍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人人都在舒展生命,成了阳光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班级精神风采的展示,成了德育、体育、美育、动育、心育融为一体的活动。

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科学管理在课外活动。我们的班主任,注重察看每周“3+2”“3·5·1”素质教育主题月课外活动的实际、实情、实效,察看活、新、特、趣,全、齐、广、多的特色课外活动,及时督促、督导、指导,还借机有针对性地与个别学生交流、谈心,有些班主任特别关注小组活动,社团活动。

晚自习:学习差异在晚自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晚自习。许多班主任常察看“三入三专”情况,特别要关注“三段式”晚自习的实情、实际、实效,常常督促、督导。松静匀乐,动静相宜,还看看课间10分是否按时走出教室活动,看看晚上到运动场活动的情况。他们常与学校晚辅导安排融合进行,适当提前到班,延后离开。多数每周3晚。

周末:我们的班主任,基本都能到校陪伴外县、农村不回家的留宿生过周末生活。周六下午、晚上,周日上午、下午,4个时段至少选一个时段,看看实情、实际,陪伴周末。班主任周末到校一边陪学生,一边关注学生在做什么,适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假日: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少数留守孩子回不了家,他们在校不仅学校免费提供食宿、安排值班老师提供义务服务,而且我们的班主任也会到校看望学生、陪伴学生,或组织学生到周边景区开展活动。

阳光书院的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利用周末适当、适时组织劳动、春游、秋游、周末营活动,组织参观体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感受三农等活动,假期还要陪伴到省外游学的学生一起活动。机遇是赐给有准备的人,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善于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等闲暇时间,为班级参加篮球赛、足球赛、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作训练、排练准备。周末活动,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见证了学生的成长,留下了学生难忘的瞬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充分发挥了活动育人的功效。

我们有些班主任已把陪伴变为习惯,变为享受,变为乐趣,甚至变为嗜好。


微信图片_20231007101242(1).jpg


四、把陪伴变为嗜好

我从教已45年,有一个嗜好就是陪伴。虽然已六十多岁,依然喜欢每天到校陪伴师生。不是老当益壮,是愿者不苦,愿者不累。每天6:00前起床,7:00前到校,主要目的是陪伴师生,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认为是吃苦,更没有感受到劳累。在陪伴中看到孩子们晨练跑步雄赳赳气昂昂的风姿,看到“零管理”却井然有序就餐的秩序,看到“三入三专”的学风,看到敬业爱岗爱生的老师们,我喜欢、我愿意、我开心、我享受、我快乐、我幸福!每日陪伴如一日三餐,已成习惯了,不陪伴反而不习惯。每天在陪伴中与师生交流座谈,每天在陪伴中过着新常态的美好生活,我喜欢、我愿意、我开心、我享受、我快乐、我幸福!

每天能早早到校陪伴,代表我的身心是健康的,哪一天不能早早到校反而感觉不自然,只有生病的时候、出差的时候不能到校陪伴师生。我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学校氛围,有老师对我说:“看见校长每天早早到校,周末也在学校,我们年轻老师没有理由不多来学校陪伴学生。”我在兴义八中和阳光书院、兴义书院工作期间,在陪伴中常常被“义工”老师到校陪伴学生的姿态而感动,常常被早、中、晚泡在学校的“义工”老师而感动,陪伴似乎也是他们的嗜好,我为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而幸福。

在陪伴中感受时间、场景,在陪伴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观察发现问题,在陪伴中知面、知生、知情,在陪伴中帮助、感化、转化,在陪伴中点亮心灯,在陪伴中充实闲暇,在陪伴中舒展生命,在陪伴中促进过程管理,也许这就是我当校长的优势,也是我们学校的优势。

如果说我们的优秀老师有优势,优势之一在于有效陪伴;如果说我们阳光书院有优势,老师们的有效陪伴是一大优势。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兴义市阳光书院校长  王文佳    编辑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兴义中学名师闪耀第三届“多彩贵州”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大赛
  •   返回
  •  下一篇: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组织语文组教师学习古汉字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金州教育 >
  • 让有效陪伴成为优势

让有效陪伴成为优势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阳光书院 | 2023-10-07 10:31    [原创]

课上看功夫,课后看陪伴,陪伴决定差异。老师舍不得陪伴学生,就像父母舍不得陪伴孩子。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分工协作式陪伴,是抓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干部到校陪伴师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

陪伴是职责,陪伴是姿态,陪伴是需要,陪伴是关爱,陪伴是教育,陪伴是管理,陪伴是“南风效应”。在陪伴中观察记录,在陪伴中检查督导,在陪伴中帮助反思,在陪伴中调查研究,在陪伴中指导帮助,在陪伴中沟通交心,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在陪伴中开展活动,在陪伴中改变态度,在陪伴中唤醒迷失,在陪伴中解决问题,在陪伴中助力学生成长,在陪伴中产生奇迹。舍得花时间有效陪伴,是特别关心特别爱;舍得花时间有效陪伴,是我们阳光书院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要让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一大优势。


微信图片_20230615222550(1).jpg


一、力避低效陪伴

仅仅是与学生待在同一个教室空间,不算是陪伴。有的老师虽然常来班上陪伴,有的坐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不管学生干什么;有的站在教室里,浮在表面,发现不了问题,来多了,习以为常了,学生麻木了,感受不到温暖,不能发生有效陪伴,甚至成了低效陪伴。既浪费了许多时间,又起不了多大作用。陪伴不是陪着,不是监视,需要思想,需要用心,需要行动,需要精神,需要倾情融入,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问题,需要时间效率。怎样把低效陪伴变为有效陪伴?

二、有效陪伴八法

(一)在陪伴中观察记录

陪伴时眼睛要亮,保持目光接触,善于观察发现,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东西。在早读前、放学后、晚自习前、周末,到班上走走看看,观察发现,记录早到的学生的特点,记录进步之星的特点,记录学习能手的特点,记录“三入三专”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事迹,记录学生在学校里的典型事例,把记录材料作为个别谈话或者班会时的案例,唤醒迷失的学生,激励同学学习榜样,奋发有为。

在课间、自习课、吃饭时间或到宿舍,用心观察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及时记录在案,在教育教学中有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用心记录学生拼搏的瞬间、专注的状态、良好的习惯、学习的方法,旗帜鲜明地鼓励表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用心记录德困生、心困生、学困生的主要问题,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

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家讲学之所以生动,是他们平时记录的素材丰富。全国知名教师都善于记录,常有鲜活的案例、素材,用于总结、教育、交流,进行研究分析,找到帮助、转变、改变的办法,缩小三困生的差距。

(二)在陪伴中检查督导

有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善于在陪伴中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检查“三段式晚自习”的习惯,检查“三入三专”“三先三后”“五查五补”“五本合一”“阳光八法”“小组学习”等学习方法方式的情况,检查个人卫生习惯,检查教室课堂物品摆放等。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防微杜渐。发现优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适时推广。

(三)在陪伴中帮助反思

有些学生不是不努力,而是不重视方法方式,不重视效率效果,低效勤奋,忙乱杂乱,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打疲劳战,事倍功半;有的学生陷入题海,只顾刷题,不重视复习、预习,不重视查漏补缺;有些学生自我迷失,不思进取,小猫钓鱼,荒废学业等。主要原因之一是不会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总结,不善于从自身反思、自省,这样的学生,最需要老师利用陪伴时间指导帮助反思。思所得,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思所失,吸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所进,改进方法,提质增效。

(四)在陪伴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才能深入实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是法宝。深入学生,倾听心声,调查研究,是陪伴的好方式。调查研究学生的现状,调查研究学生的差异,调查研究学生的问题,调查研究学生的需要,调查研究学生的感受,调查研究“三困生”的特点,调查研究培优帮困的问题,调查研究少数关键等等。通过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在陪伴中指导帮助

在陪伴中进行一人一方、一人一法、一人一情、点对点、面对面、面批面改、当面辅导、有计划有步骤地一对一指导帮助,或学习方法,或心理咨询,或答疑解惑,或修补短板,缺啥补啥,针对性培优,针对性帮困,针对性指导帮助。

既要优先对培优或帮困对象的短板学科进行针对性指导,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六)在陪伴中沟通交心

愿者不厌,愿者自愿;不愿者反感,不愿者逆反。谈话、谈心、交心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认可、认同、愿意,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发挥“南风效应”。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截然不同,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知面知心,不能理解学生,不能进入他的内心,不了解他的实际问题,谈心谈话就会大打折扣。要真正走进内心,拉近师生关系。沟通有术,教育有度,有言语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有行为活动的互动,注重倾斜,注重学生的需要,重在交心,重在实效,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生为本,深入学生,关注情绪,关注心理,关注问题,倾听心声,用心用力,用智用情,以公正、平等、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陪伴中倾听、沟通、交流,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适当注意方式、场景、技巧,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形成温馨、关爱的人际氛围;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找到问题症结,帮助改进提升;在陪伴中谈话、谈心、交心,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信服而服从管理,从而唤醒自我迷失的学生。每次谈话、谈心、交心,善于先找“三困生”,找退步大的同学。

(七)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

有年级负责人发明了“每周一日蹲班法”,蹲班这一天,从早读到晚休,专注一个班,进行一日蹲班。这一天里,观察早操、早读、自习、听课、课外活动,特别是在班里听所有老师的课,甚至三餐也和孩子一起吃。用这样的方法,全天候经历一个班一整天的学习、生活、活动,根据观察发现的问题,座谈交流,调查研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陪伴有效了,过程管理自然好。过程管理做好了,结果一般不会差。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有老师感悟,过程管理离不开陪伴。在陪伴中观察发现问题,在陪伴中检查、督查、整改、反馈,在陪伴中培养习惯,在陪伴中规范行为,在陪伴中营造氛围,在陪伴中开展过程管理。

(八)在陪伴中开展活动

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活动能更好地育人。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成长。有陪伴的活动有温度、有力量。3·5·1主题月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游学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校运会活动、节日文化活动、周末营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登山活动等,陪伴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体验、去锻炼、去感知、去思悟、去改变,积极务实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在陪伴中开展活动,打开快乐之门,激活积极心理,开启成长之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掘彼此优势,发现并利用个人优势,建立积极互动关系,建设和谐、和善、和美的人际关系,促进活动育人效能。

三、班主任的陪伴

在阳光书院,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班主任。陪伴,是阳光书院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老师跟我说:“没有陪伴就没有关爱,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不懂陪伴、不会陪伴、舍不得陪伴学生的班主任不是合格的班主任。”有些班主任,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陪伴”。阳光书院的班主任主要在何时陪伴呢?

早读前后: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六点过钟,他们早早到校,看看早操3公里跑步情况,看看早餐就餐情况,看看早读“三入三专”情况,看看谁是“百灵鸟”,看看有没有拖拉、拖沓?早读前后有计划地与个别问题学生交谈、交流、开导,让陪伴更有效。多数每周2-3次,有的达5次。

在阳光书院,特别感动的是,看到6:40左右就到校陪伴学生晨练的老师,他们是最可敬的义工。

中午20分:看看学生时间利用,看看时间效率。借此机会,适时指导,针对性与学生谈话、交流、辅导。每周一般2-3次,有的多达5次。

中餐晚餐:有些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就餐,与学生一起聊天、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周一般2-3次。

大课间:有班主任说,“班级精神一半在运动场。”我们的班主任都重视并参与包含唱歌、做操、跑步的“三段式”大课间。大课间,看看学生快速到操场情况,看看学生动作是否规范到位,看看千人大合唱的场景,看看学生精气神是否提振。及时整治松懈、懒散等不良行为。

只要身体允许,最享受、最长情、最幸福、最相融、最宜人的陪伴,是与学生一起跑操,这叫主观为学生,客观为自己。我们多数班主任,坚持陪学生一起跑操,身体越来越强健。坚持与学生一起跑操,是最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方式,是最好的延长生命、舒展生命的方式!有班主任说,坚持下去,一定能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幸幸福福活过90岁!

唱歌:每天上午、下午,5000多学子,“班班歌声”放声高歌响彻云霄。班主任到班上,看看学生的精神状态,看看唱歌的风姿风采,看看“小指挥”的节拍、节奏、乐感、动作是否规范到位?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整顿。动静相宜,松静匀乐,唱歌不仅调节氛围、调节身心,还艺术熏陶、提振精神。通过歌词,激励爱国热情,鼓励向上向美。人人引吭高歌,人人都在打拍子,人人都是“小指挥家”,人人都在一边唱歌一边打拍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人人都在舒展生命,成了阳光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班级精神风采的展示,成了德育、体育、美育、动育、心育融为一体的活动。

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科学管理在课外活动。我们的班主任,注重察看每周“3+2”“3·5·1”素质教育主题月课外活动的实际、实情、实效,察看活、新、特、趣,全、齐、广、多的特色课外活动,及时督促、督导、指导,还借机有针对性地与个别学生交流、谈心,有些班主任特别关注小组活动,社团活动。

晚自习:学习差异在晚自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晚自习。许多班主任常察看“三入三专”情况,特别要关注“三段式”晚自习的实情、实际、实效,常常督促、督导。松静匀乐,动静相宜,还看看课间10分是否按时走出教室活动,看看晚上到运动场活动的情况。他们常与学校晚辅导安排融合进行,适当提前到班,延后离开。多数每周3晚。

周末:我们的班主任,基本都能到校陪伴外县、农村不回家的留宿生过周末生活。周六下午、晚上,周日上午、下午,4个时段至少选一个时段,看看实情、实际,陪伴周末。班主任周末到校一边陪学生,一边关注学生在做什么,适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假日: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少数留守孩子回不了家,他们在校不仅学校免费提供食宿、安排值班老师提供义务服务,而且我们的班主任也会到校看望学生、陪伴学生,或组织学生到周边景区开展活动。

阳光书院的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利用周末适当、适时组织劳动、春游、秋游、周末营活动,组织参观体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感受三农等活动,假期还要陪伴到省外游学的学生一起活动。机遇是赐给有准备的人,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善于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等闲暇时间,为班级参加篮球赛、足球赛、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作训练、排练准备。周末活动,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见证了学生的成长,留下了学生难忘的瞬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充分发挥了活动育人的功效。

我们有些班主任已把陪伴变为习惯,变为享受,变为乐趣,甚至变为嗜好。


微信图片_20231007101242(1).jpg


四、把陪伴变为嗜好

我从教已45年,有一个嗜好就是陪伴。虽然已六十多岁,依然喜欢每天到校陪伴师生。不是老当益壮,是愿者不苦,愿者不累。每天6:00前起床,7:00前到校,主要目的是陪伴师生,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认为是吃苦,更没有感受到劳累。在陪伴中看到孩子们晨练跑步雄赳赳气昂昂的风姿,看到“零管理”却井然有序就餐的秩序,看到“三入三专”的学风,看到敬业爱岗爱生的老师们,我喜欢、我愿意、我开心、我享受、我快乐、我幸福!每日陪伴如一日三餐,已成习惯了,不陪伴反而不习惯。每天在陪伴中与师生交流座谈,每天在陪伴中过着新常态的美好生活,我喜欢、我愿意、我开心、我享受、我快乐、我幸福!

每天能早早到校陪伴,代表我的身心是健康的,哪一天不能早早到校反而感觉不自然,只有生病的时候、出差的时候不能到校陪伴师生。我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学校氛围,有老师对我说:“看见校长每天早早到校,周末也在学校,我们年轻老师没有理由不多来学校陪伴学生。”我在兴义八中和阳光书院、兴义书院工作期间,在陪伴中常常被“义工”老师到校陪伴学生的姿态而感动,常常被早、中、晚泡在学校的“义工”老师而感动,陪伴似乎也是他们的嗜好,我为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而幸福。

在陪伴中感受时间、场景,在陪伴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观察发现问题,在陪伴中知面、知生、知情,在陪伴中帮助、感化、转化,在陪伴中点亮心灯,在陪伴中充实闲暇,在陪伴中舒展生命,在陪伴中促进过程管理,也许这就是我当校长的优势,也是我们学校的优势。

如果说我们的优秀老师有优势,优势之一在于有效陪伴;如果说我们阳光书院有优势,老师们的有效陪伴是一大优势。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兴义市阳光书院校长  王文佳    编辑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兴义中学名师闪耀第三届“多彩贵州”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大赛
  •   返回
  •  下一篇: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组织语文组教师学习古汉字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