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罗振‖《月饼味道》

罗振‖《月饼味道》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教育局 | 2021-08-26 14:07    [原创]

中秋时节,丹桂飘香。走进大街小巷、商场、超市、农家小店,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月饼味道。

秋意渐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悄悄走来。此时此刻,我记忆的序幕便缓缓拉开,回忆闸门慢慢开启。小时候,过中秋节情景在眼前不断佛现:儿时中秋,儿时月饼,儿时梨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圆圆的月饼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哪是幸福的味道!


1629958021904079171.jpg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南盘江沿岸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当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小时候,家家户户生活过得清苦,能吃上饱饭,就是一件十分奢侈而又幸福的日子。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爹妈盼着生儿子,连续生了四朵金花。看着生了这么多女儿也不曾生到儿子,最后,妈妈把四姐名字取名小佐,终于生下我和哥哥。这样,姐弟六个,连上爹妈,每天吃饭时,刚好满满坐一方桌子。

那时的中秋节,在偏僻乡村,没有月饼吃。每到过中秋节时,母亲将自家种的花生、板栗和黄皮梨摆在院子里,一边吃花生一边看皎洁的月光。

记忆深处中秋节是1983年,那年我七岁,记忆模糊却终身难忘。

那年中秋节,父亲早早就去巴结赶集,晌午时分,父亲冒着秋老虎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回来,见到我们六姊妹,难掩内心喜悦。只见父亲从皱巴巴黄布口袋里掏出一个上面绘着“嫦娥奔月”图案,满是油渍纸质的方盒,放在桌上。

“这是什么?”我们好奇地问。

“月饼,今天中秋节,我托供销社的老梁专门留下八个月饼,晚上我们一边赏月亮,一边吃。”父亲说。

“哇,原来是好吃的月饼……”瞬间,我和哥哥欢呼雀跃。

原来,父亲有一好友老梁在巴结供销社上班,父亲用积攒了一年的粮票托老梁购买的月饼。

“妈,天怎么还不黑下来啊,月亮怎么还没有出呢?”我和哥哥紧盯着放在桌上那油渍油渍的方盒子,一边嗅着月饼诱人的味道,流淌着口水问了无数次。

“别急,天黑月亮就爬上天,每人一个。”妈妈耐心说。

“我把剩下的两块腊肉煮起,再煮几个鸡蛋,让你爹晚上喝上两杯biang凼酒(低度甘蔗酒),全家吃顿丰盛的晚餐。”妈妈说完欢快的煮饭。

等啊等啊,夕阳西下,天慢慢黑下来,山村秋夜,静谧而神秘。一盏煤油灯在院子里八仙桌上摇曳,幽幽发着暗红的光,照亮我们心空。

仰望夜空,蓦然发现中秋的夜空如此美丽,明月悬空,仿佛刚从清澈的南盘江中沐浴过一般。璀璨的星星欢快地眨着眼睛,像无知的孩子。月辉轻柔,洒落在八仙桌上,一盘腊肉,一盘鸡蛋,两钵素瓜豆,最诱人的是已打开了纸包,透着清香,露出圆圆小脸的月饼。

清楚的记得,这一包月饼是小小的八个。妈按年龄大小,先分给我一个。此时是一个幸福时刻,庄严,神圣,温暖,亲情融融。

将月饼轻捧手心,抬头望月亮,真不舍得吃,哪怕是一小口。

“吃吧,吃了还想吃,我的这一个也给你……”妈妈说。

“不能要,谁的就谁吃……”

我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小口,害怕掉下一小粒。甜蜜清香封喉,沁人心脾。

“妈,好吃,中间有花生、白糖。”六姊妹高兴的吃着。

爹和妈看着高兴的儿女,幸福满满。

一边吃月饼,妈妈一边给我们讲月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入月宫的神话故事。

偶尔,妈妈还牵起我们手指圆圆的月亮:你们看,那不是嫦娥在月宫跳舞吗?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依稀看见月亮上美丽的嫦娥逗着玉兔,吴刚则不停地伐桂。

“妈,吴刚砍树不累吗?”妈妈告诉我,他们是神仙,不会累。我一边听着,一边吃着,月饼很快吃完......

吃完月饼,收拾妥当,一家人并没有闲情逸致赏月。农家人哪有闲功夫呢,院子里刚收的包谷堆得像小山,不及早将皮剥掉玉米要生芽,且不好晒干,而且堆在院子里占地方。

因此,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各自搬一张小板凳,围坐在包谷堆前剥包谷。就在剥包谷的当儿,月亮越升越高越亮。当时村里还未通电,正好借月光多干点活。于是一家人一边剥包谷一边赏月,不经意间剥出许多新鲜包谷。

我和哥哥小,干活就一阵子,时间久就没兴趣了,困劲上来,于是都吵着要去睡觉。这时妈妈就会走进屋里,拿出珍藏的水果糖分给我们。看到水果糖,我们睡意全无,又一边享用水果糖的甜味一边剥包谷。因是秋季,晚了气温低,剥出来的包谷到后来就有湿漉漉露水。到实在撑不住时,我们就睡觉了,躺在暖烘烘被窝里,甜甜进入梦乡。有时一觉醒来,听见爹妈还在院子里剥包谷,第二天起来一看,满院子里的包谷都剥完了,不知中秋之夜爹妈熬到几点。

就这样,中秋节在一家人忙碌中,在我们六姊妹第一次吃月饼又干了活儿睡一宿之后,就成为历史了。

唉,好过的节日忙碌的秋呀!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参加工作已二十多年,中秋食品从儿时的花生、板栗、梨子和月饼发展到现在的葡萄、西瓜甚至更高级的月饼。可是再好的月饼,都不如儿时记忆中的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暗香清盈。

如今,月饼的品种繁多,冰皮月饼、水果月饼,咸的甜的......但已没有了儿时对月饼的期盼。甚至试过有几年中秋节,一块月饼都没吃。诚然,我也不会限制孩子必须中秋节才能吃月饼,通常会提前把月饼买回来放在客厅,告诉孩子喜欢就吃。可是,他们不会像我儿时那样,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如今,月饼在变,但不变的是中秋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互诉衷情。

岁月在流逝,我们在长大。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时间可冲淡一切,岁月可带走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但抹不去那份最美的回忆,那月饼味道。

儿时的中秋之夜,第一次吃月饼,那乡村的一轮明月,那甜甜的梨子,依然留在家中小院,留在记忆深处。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罗振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史付红‖《万水千山总是情——黔西南散记》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罗振‖《月饼味道》

罗振‖《月饼味道》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教育局 | 2021-08-26 14:07    [原创]

中秋时节,丹桂飘香。走进大街小巷、商场、超市、农家小店,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月饼味道。

秋意渐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悄悄走来。此时此刻,我记忆的序幕便缓缓拉开,回忆闸门慢慢开启。小时候,过中秋节情景在眼前不断佛现:儿时中秋,儿时月饼,儿时梨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圆圆的月饼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哪是幸福的味道!


1629958021904079171.jpg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南盘江沿岸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当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小时候,家家户户生活过得清苦,能吃上饱饭,就是一件十分奢侈而又幸福的日子。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爹妈盼着生儿子,连续生了四朵金花。看着生了这么多女儿也不曾生到儿子,最后,妈妈把四姐名字取名小佐,终于生下我和哥哥。这样,姐弟六个,连上爹妈,每天吃饭时,刚好满满坐一方桌子。

那时的中秋节,在偏僻乡村,没有月饼吃。每到过中秋节时,母亲将自家种的花生、板栗和黄皮梨摆在院子里,一边吃花生一边看皎洁的月光。

记忆深处中秋节是1983年,那年我七岁,记忆模糊却终身难忘。

那年中秋节,父亲早早就去巴结赶集,晌午时分,父亲冒着秋老虎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回来,见到我们六姊妹,难掩内心喜悦。只见父亲从皱巴巴黄布口袋里掏出一个上面绘着“嫦娥奔月”图案,满是油渍纸质的方盒,放在桌上。

“这是什么?”我们好奇地问。

“月饼,今天中秋节,我托供销社的老梁专门留下八个月饼,晚上我们一边赏月亮,一边吃。”父亲说。

“哇,原来是好吃的月饼……”瞬间,我和哥哥欢呼雀跃。

原来,父亲有一好友老梁在巴结供销社上班,父亲用积攒了一年的粮票托老梁购买的月饼。

“妈,天怎么还不黑下来啊,月亮怎么还没有出呢?”我和哥哥紧盯着放在桌上那油渍油渍的方盒子,一边嗅着月饼诱人的味道,流淌着口水问了无数次。

“别急,天黑月亮就爬上天,每人一个。”妈妈耐心说。

“我把剩下的两块腊肉煮起,再煮几个鸡蛋,让你爹晚上喝上两杯biang凼酒(低度甘蔗酒),全家吃顿丰盛的晚餐。”妈妈说完欢快的煮饭。

等啊等啊,夕阳西下,天慢慢黑下来,山村秋夜,静谧而神秘。一盏煤油灯在院子里八仙桌上摇曳,幽幽发着暗红的光,照亮我们心空。

仰望夜空,蓦然发现中秋的夜空如此美丽,明月悬空,仿佛刚从清澈的南盘江中沐浴过一般。璀璨的星星欢快地眨着眼睛,像无知的孩子。月辉轻柔,洒落在八仙桌上,一盘腊肉,一盘鸡蛋,两钵素瓜豆,最诱人的是已打开了纸包,透着清香,露出圆圆小脸的月饼。

清楚的记得,这一包月饼是小小的八个。妈按年龄大小,先分给我一个。此时是一个幸福时刻,庄严,神圣,温暖,亲情融融。

将月饼轻捧手心,抬头望月亮,真不舍得吃,哪怕是一小口。

“吃吧,吃了还想吃,我的这一个也给你……”妈妈说。

“不能要,谁的就谁吃……”

我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小口,害怕掉下一小粒。甜蜜清香封喉,沁人心脾。

“妈,好吃,中间有花生、白糖。”六姊妹高兴的吃着。

爹和妈看着高兴的儿女,幸福满满。

一边吃月饼,妈妈一边给我们讲月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入月宫的神话故事。

偶尔,妈妈还牵起我们手指圆圆的月亮:你们看,那不是嫦娥在月宫跳舞吗?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依稀看见月亮上美丽的嫦娥逗着玉兔,吴刚则不停地伐桂。

“妈,吴刚砍树不累吗?”妈妈告诉我,他们是神仙,不会累。我一边听着,一边吃着,月饼很快吃完......

吃完月饼,收拾妥当,一家人并没有闲情逸致赏月。农家人哪有闲功夫呢,院子里刚收的包谷堆得像小山,不及早将皮剥掉玉米要生芽,且不好晒干,而且堆在院子里占地方。

因此,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各自搬一张小板凳,围坐在包谷堆前剥包谷。就在剥包谷的当儿,月亮越升越高越亮。当时村里还未通电,正好借月光多干点活。于是一家人一边剥包谷一边赏月,不经意间剥出许多新鲜包谷。

我和哥哥小,干活就一阵子,时间久就没兴趣了,困劲上来,于是都吵着要去睡觉。这时妈妈就会走进屋里,拿出珍藏的水果糖分给我们。看到水果糖,我们睡意全无,又一边享用水果糖的甜味一边剥包谷。因是秋季,晚了气温低,剥出来的包谷到后来就有湿漉漉露水。到实在撑不住时,我们就睡觉了,躺在暖烘烘被窝里,甜甜进入梦乡。有时一觉醒来,听见爹妈还在院子里剥包谷,第二天起来一看,满院子里的包谷都剥完了,不知中秋之夜爹妈熬到几点。

就这样,中秋节在一家人忙碌中,在我们六姊妹第一次吃月饼又干了活儿睡一宿之后,就成为历史了。

唉,好过的节日忙碌的秋呀!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参加工作已二十多年,中秋食品从儿时的花生、板栗、梨子和月饼发展到现在的葡萄、西瓜甚至更高级的月饼。可是再好的月饼,都不如儿时记忆中的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暗香清盈。

如今,月饼的品种繁多,冰皮月饼、水果月饼,咸的甜的......但已没有了儿时对月饼的期盼。甚至试过有几年中秋节,一块月饼都没吃。诚然,我也不会限制孩子必须中秋节才能吃月饼,通常会提前把月饼买回来放在客厅,告诉孩子喜欢就吃。可是,他们不会像我儿时那样,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如今,月饼在变,但不变的是中秋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互诉衷情。

岁月在流逝,我们在长大。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时间可冲淡一切,岁月可带走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但抹不去那份最美的回忆,那月饼味道。

儿时的中秋之夜,第一次吃月饼,那乡村的一轮明月,那甜甜的梨子,依然留在家中小院,留在记忆深处。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罗振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史付红‖《万水千山总是情——黔西南散记》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