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小说 >
  • 山村的那些电影

山村的那些电影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仁市人民政府 | 2021-04-28 17:53    [原创]

高雅是一种高雅的追求,疯狂是一种野蛮的缺点。人有时很是高雅,有时很是疯狂。如只有一味的高雅而缺失点近于野蛮似的疯狂,生活也就太过平淡了。

从那特定的时代走来,许多东西不为年轻人理解,那时的人与物也好似远逝的星云,给人的除了瞬间的惊喜,也只留下些打发时日的追忆了。偶尔翻起的生活片断又使人总想嚼嚼,在不停的翻嚼中真就品出点别的滋味来。

过去的岁月中特别纠扯心弦的应该算是那些能激起澎湃心情的露天电影了。

逝去三四十年的那些日子贫穷得让人没有什么事做。一切都懒洋洋的,没精没彩,就连村里的公狗也发不起癫,整日躺在院坝前,不知怎样消磨漫长的日夜。稀稀落落的人家在夜幕中更加显得可有可无。偶尔的人声在静透了的黑暗中能悠扬地飘过山梁去。

这时只要听说水库坝上要放电影,一下子什么都活过来了,该喘气的畅快地喘着,能飞的也朴朴地飞着。往日爬着不动的狗也在田边地头追逐着。人们早早地准备着,生产队长也格外地通情达理,让社员们早早地收了工,不像往日拖到抬头望得到星星,低头看不见路才喊出“收工啰”。

听到队长一声收工,年轻的早跨出地头,扛着工具风一样冲下坡去。

十八九岁的姑娘们总是要有一番精心的梳洗打扮。小伙子也不忘打理一下那头发。匆匆扒拉几口饭就往外赶去。走出村口总会碰上几个伙伴。于是男男女女有说有笑地追逐嬉闹着向放电影的十多里外的水库坝堤奔去。

孩子们更是万分地激动,早早地邀约好,你回家带炒玉米花,他回家带烤红薯,我回家带炒饭团……

一路上你吃我的炒玉米,我吃你的炒饭团。一会又分吃那烤红薯。大家慷慨着,又谦让着。口渴了便风一般飘到山崖下的山泉边,爬下身将头伸到泉水里"咕咕,咕咕咕"就是一气猛饮。渴解了,揉揉滚圆的肚子,又你追我赶地向前奔去。

天空拉下厚大的黑幕,将一切都罩得朦胧起来。放映开始后整个山沟显得特别的宁静,电影里的各种配音穿过山谷,越过树林,跃过山峰,透过云层,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人们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笑声随电影里人物的喜而起,泪随电影里人物的悲而落。

坝上亮起泛黄的电灯光,放映结束了。放映员开始收整机器,撤荧幕。人们也依依不舍,稀稀疏疏地离开。 

夜的浓厚更加深了许多。四面八方渐次燃起星星点点的光亮。人声也从浓厚的黑暗中响起。这面一声响亮的吆喝,勾起那边山梁上更为悠扬的回应。追赶声,姐姐叫弟弟的,哥哥叫妹妹的,恶作剧得成而窃笑的,各种声音不分先后地响在夜的不同角落。人们在夜的包裹下心急火燎地朝家奔去。偶尔不知从何处会清亮地飘来一声“平安无事啰”。这声音虽没有电影里配音悠扬却也有种别样的情趣。流动的火把如天际游走的星星。隐在夜里的身影会爆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这扯开嗓子的一吼引起了散发在夜里的笑和更悠久的吆喝。一句“九九哪个艳阳天啰”从黑黑的山那边轻轻地送过来。“十八岁的哥哥想啦小英莲”从这边脆朗朗地响起来……

一路的欢歌一路的打闹,将夜的静击碎,将黑的幕撕裂。星火隐没了,人也散落进各自的家门,几声稀疏的狗叫后,夜又将一切静静地包裹起来。

山色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有打眼的,有默默无闻的,也有热热闹闹的。学生娃娃们依旧不紧不慢地上着学下着学。猛然间他们手里多了根木棍,书包上多出根长长的高粱杆,尖端顶着一十字架,嘴里时不时冒出“我是王成,我是王成”“同志们冲啊!”的话语。大人们笑着,孩子们跑着跳着。那狗扬起尾巴,撒欢似的跟着一会前一会后的蹦跳着。手里拿着“爆破筒”,背上背着报话机的孩子多了。女孩子含笑看着一个个从荧幕里学来的王成,眼神里多了些对英雄的敬意。

生活并不是看电影,喜过就喜过,悲过也就悲过了。生活的喜就如那山梁上的风留不住;生活的悲也如门前的那大山推不走,重重地压在心头。 

又是火急火燎地涌到煤厂的放映场地。前一帮后一伙,脚跟脚,生怕落下似的。 

夜的黑不知不觉中浸透了天地间,几颗弱小的星星已隐没在那厚厚的云层里。那青黛的群山显出它高大的凝重来。路极不情愿地朝灌木草丛伸展去。人们高一脚低一脚没命地往前赶。

三两一群,四五一堆,都沉浸在各自的情感里。热闹的追求着热闹,孤寂的也能找寻到心的片刻宁静。相互钦慕着的男女在这天地之间心也渐渐贴近。随着影片里响起的枪声雷电声,朦胧夜色下一些手悄悄握在了一起。荧幕上一道闪电划过,双双人影也渐渐靠着,融为大大的一团。温馨的氛围下总会有朝乐融融的男女飞来的阵阵泥沙。惊恐中的影子慌乱分开的情形又引起身后发来的嬉笑粗骂。有的男子总往那扎在人群里的女子身上靠,有意紧贴着,大胆的会放任那粗大的握惯锄头的手乱摸身边女子的薄薄衣衫下的肉,女子被捏时发出的惊叫会引来一群大大小小的人头回顾。骚乱在激烈的电影剧情中又归于平静。

电影在惊恐与刺激中结束了。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各自流露出各自的遗憾。纷乱中起身争先恐后地往回家的山路奔去。一根横在山道的电线蛇一样拦住往回走的人。村中那叫凤姑的女子弯下她婀娜的身姿,伸出那修长的手抓住那根蛇样的电线,让身边的伙伴通过,可一股无形的巨大无比的力迅速撞击她的心脏,麻木了的身躯僵在那极度的痛苦和恐怖的喊声里……

凤姑,村子中最好看的凤姑就这样活蹦乱跳的来到这十多里外的放映场,找寻着她的梦,而她那一片好心就被上天牵着她的手离开了与她一块笑过哭过的伙伴。

凤姑静静地躺在从厂房撤下的门板上被同村的伙伴抬着,七零八落的哭声在凤姑的身边围堵着。早已没入草丛的虫子也都凄凄惨惨地鸣叫着,天空拉黑了脸。路在悲悲戚戚中短了许多,痛苦在亲人的心里滋长着,泪哭尽了,声喑哑了。凤姑的亲人哭得死去又活来,凤姑还是那样直直地躺在那门板上。一块白布轻轻盖在她有起有伏的躯体上。尸体边燃起的檀香青烟袅袅,似一丝牵引着阳间与阴间的线。

山村那些偶然会有的电影依旧勾引着人们那早已被电影浸泡透了的心,只是在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小心。久久地站在院子里目送着欢天喜地奔出去的孩子们。每家似乎都会在亲人去看电影的夜晚默默地守候着。狗也比先前爱叫了。随着一声“吱呀”的开门声“爹我们回来了”“妈我们回来了”又一“吱呀”的关门声,夜终归于宁静,那些狗也伏在它的窝里发出平缓的呼吸声。

山村的露天电影走完了它该走完的路:扮过月老,缔结了不知多少姻缘,也见证了那些不可逆转的悲剧,使弱小的心在与它的相遇中得到了强大,使浅短的视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扩。可人们对电影的情结却越加凸显。电影也依然如故地牵引着人们的心,无论山村还是城镇,它顽强的生命力更加彰显它固有的魅力。

在岁月的蹉磨中渐渐长大的我们,对电影的那份执着的爱已不满足于赶十多里山路去一睹露天电影了。心已飘飞到那华丽热闹的城市电影院,感受城市的那份繁华,感受城里人的那份大胆那份刺激那份疯狂。

我们三个要好的伙伴相约好,征得家长的同意,驾驭着马车朝县城狂奔。马儿欣喜地扬起蹄子,在无车无人的马路上飞驰着,起伏的马鬃舞动着,马儿头上那串铜铃激昂地响个不停,在弯曲的山路上空飘扬。 

安顿好了车马,来到县城的电影院。眼前的辉煌富丽使得我们几个山村的娃儿睁圆双眼,小心地行走在挤挤攘攘的人群里,没有谁说话,只紧张地相跟着,全身汗涔涔的,我们犹如掉进人海里的几粒沙,被人浪推过来又涌过去,除了混杂的人味和各种汗酸味,就只能看到那比白天还耀眼,比白天还眩晕的灯光了。

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人似乎也越来越多,没有散去的迹象。电影院里传出的配音一阵紧似一阵地抓挠着我们各自的心。第一次上映《红楼梦》,这被视为禁书毒草多年的作品在这县城第一次公映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连续24小时放映,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可人依旧这般涌来,依旧这般不肯散去。一角钱一张门票已经被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票贩子捏在手里买到一元钱一张了!紧张着,担心着,饥渴着又希望着。耳里不停地灌进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灌进一声比一声凄惨的哭泣。没有票还是没有票。心被一支无形的手抓起高高地悬着,空空的,无着无落。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海报,那一幅幅撩人火起的宣传画总在眼前晃过来晃过去又晃过来。心寡淡淡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滋味。

焦急到凌晨一点过,总算从票贩子手里以二元八角钱的高价买了本来只值三角钱的电影票。紧张得双手发抖,颤颤巍巍地从票贩子手里接过票,紧紧地攥着那巴掌大的薄薄的纸片。心总算踏实了。只等进场的铃声了。等待是漫长而熬人的。看着那又大又白的包子,瞧瞧手里仅有的二角钱,听着那一声声“包子,包子,又大又甜的糖包子!一角一个。”分明看到伙伴的眼神流出的渴求,可看看手里仅有的两角钱,相视笑笑,吞了吞口水,手拉着手走开了。  

“糖水一分钱一杯”一声声悠扬的吆喝在这人头蹿动的场面别有一种滋味。

出场的往外挤,进场的往里涌,人推着人肉贴着肉。听不见说些什么的人声一浪推过一浪,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沸沸扬扬的,吵成一锅。

电影的片头让吵得不能再吵,闹得不能再闹的场面一下静静的,如同有一支无形的大手捂住一张张想说话的嘴。

仙女般的演员,华丽的服饰,珠光宝器的佩戴。那情绵绵的话语给懵懵懂懂的我们留下些似懂似懂的记忆:“蓦然间,久别重逢故人到,她便是我的冤家我的魂……”“他人送花我葬花……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几人在?”“与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什么银河深深无扁舟?”“妹妹此去,黑夜沉沉,孤身一人,沿途小心,莫再流泪,莫再伤心!你走了也罢,如此红尘……”

一场哭哭笑笑,痴痴迷迷,分分合合,生生死死的故事让不太懂情爱的我心酸酸的冷冷的。一步几回头地盯着那块竟这样有情有意有爱有恨地撕扯人心的荧幕,真想不出去,再看它一场两场,将没有看明白的好好用心看看。

不知不觉中被挤成一块的人潮裹着带到场外。夜更深了。新的人潮又掀开了。飞似的到马车前,驾上马车望回家的方向扬起长长的马鞭,甩出一声脆响的鞭哨,马儿夸张地高昂着头,摇响笼头上的铜铃,向山那边的家驰去。

漫漫的黄土长坡,弯弯曲曲地向前方伸展去。马儿放慢脚步在夜的山路上悠闲地迈着。我们挤着挨着躺在车厢里,有一搭没一搭高一声低一声地扯着电影里电影外的话题,时而笑骂时而沉寂。我脑海里又翻腾出那些不甚明了的歌词“ 他人送花我葬花……”“与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妹妹此去……孤身一人,沿途小心,莫再流泪,莫再伤心!……”

群山与夜打开它的宽容,接纳了我们的翻腾,静静地注视着,陪伴着困意笼着的我们。

山路铺展在脚下,向前方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杨连富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棕榈与芭蕉
  •   返回
  •  下一篇:《酒知道》(长篇小说)‖《渡口奇缘》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小说 >
  • 山村的那些电影

山村的那些电影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仁市人民政府 | 2021-04-28 17:53    [原创]

高雅是一种高雅的追求,疯狂是一种野蛮的缺点。人有时很是高雅,有时很是疯狂。如只有一味的高雅而缺失点近于野蛮似的疯狂,生活也就太过平淡了。

从那特定的时代走来,许多东西不为年轻人理解,那时的人与物也好似远逝的星云,给人的除了瞬间的惊喜,也只留下些打发时日的追忆了。偶尔翻起的生活片断又使人总想嚼嚼,在不停的翻嚼中真就品出点别的滋味来。

过去的岁月中特别纠扯心弦的应该算是那些能激起澎湃心情的露天电影了。

逝去三四十年的那些日子贫穷得让人没有什么事做。一切都懒洋洋的,没精没彩,就连村里的公狗也发不起癫,整日躺在院坝前,不知怎样消磨漫长的日夜。稀稀落落的人家在夜幕中更加显得可有可无。偶尔的人声在静透了的黑暗中能悠扬地飘过山梁去。

这时只要听说水库坝上要放电影,一下子什么都活过来了,该喘气的畅快地喘着,能飞的也朴朴地飞着。往日爬着不动的狗也在田边地头追逐着。人们早早地准备着,生产队长也格外地通情达理,让社员们早早地收了工,不像往日拖到抬头望得到星星,低头看不见路才喊出“收工啰”。

听到队长一声收工,年轻的早跨出地头,扛着工具风一样冲下坡去。

十八九岁的姑娘们总是要有一番精心的梳洗打扮。小伙子也不忘打理一下那头发。匆匆扒拉几口饭就往外赶去。走出村口总会碰上几个伙伴。于是男男女女有说有笑地追逐嬉闹着向放电影的十多里外的水库坝堤奔去。

孩子们更是万分地激动,早早地邀约好,你回家带炒玉米花,他回家带烤红薯,我回家带炒饭团……

一路上你吃我的炒玉米,我吃你的炒饭团。一会又分吃那烤红薯。大家慷慨着,又谦让着。口渴了便风一般飘到山崖下的山泉边,爬下身将头伸到泉水里"咕咕,咕咕咕"就是一气猛饮。渴解了,揉揉滚圆的肚子,又你追我赶地向前奔去。

天空拉下厚大的黑幕,将一切都罩得朦胧起来。放映开始后整个山沟显得特别的宁静,电影里的各种配音穿过山谷,越过树林,跃过山峰,透过云层,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人们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笑声随电影里人物的喜而起,泪随电影里人物的悲而落。

坝上亮起泛黄的电灯光,放映结束了。放映员开始收整机器,撤荧幕。人们也依依不舍,稀稀疏疏地离开。 

夜的浓厚更加深了许多。四面八方渐次燃起星星点点的光亮。人声也从浓厚的黑暗中响起。这面一声响亮的吆喝,勾起那边山梁上更为悠扬的回应。追赶声,姐姐叫弟弟的,哥哥叫妹妹的,恶作剧得成而窃笑的,各种声音不分先后地响在夜的不同角落。人们在夜的包裹下心急火燎地朝家奔去。偶尔不知从何处会清亮地飘来一声“平安无事啰”。这声音虽没有电影里配音悠扬却也有种别样的情趣。流动的火把如天际游走的星星。隐在夜里的身影会爆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心忧愁”这扯开嗓子的一吼引起了散发在夜里的笑和更悠久的吆喝。一句“九九哪个艳阳天啰”从黑黑的山那边轻轻地送过来。“十八岁的哥哥想啦小英莲”从这边脆朗朗地响起来……

一路的欢歌一路的打闹,将夜的静击碎,将黑的幕撕裂。星火隐没了,人也散落进各自的家门,几声稀疏的狗叫后,夜又将一切静静地包裹起来。

山色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有打眼的,有默默无闻的,也有热热闹闹的。学生娃娃们依旧不紧不慢地上着学下着学。猛然间他们手里多了根木棍,书包上多出根长长的高粱杆,尖端顶着一十字架,嘴里时不时冒出“我是王成,我是王成”“同志们冲啊!”的话语。大人们笑着,孩子们跑着跳着。那狗扬起尾巴,撒欢似的跟着一会前一会后的蹦跳着。手里拿着“爆破筒”,背上背着报话机的孩子多了。女孩子含笑看着一个个从荧幕里学来的王成,眼神里多了些对英雄的敬意。

生活并不是看电影,喜过就喜过,悲过也就悲过了。生活的喜就如那山梁上的风留不住;生活的悲也如门前的那大山推不走,重重地压在心头。 

又是火急火燎地涌到煤厂的放映场地。前一帮后一伙,脚跟脚,生怕落下似的。 

夜的黑不知不觉中浸透了天地间,几颗弱小的星星已隐没在那厚厚的云层里。那青黛的群山显出它高大的凝重来。路极不情愿地朝灌木草丛伸展去。人们高一脚低一脚没命地往前赶。

三两一群,四五一堆,都沉浸在各自的情感里。热闹的追求着热闹,孤寂的也能找寻到心的片刻宁静。相互钦慕着的男女在这天地之间心也渐渐贴近。随着影片里响起的枪声雷电声,朦胧夜色下一些手悄悄握在了一起。荧幕上一道闪电划过,双双人影也渐渐靠着,融为大大的一团。温馨的氛围下总会有朝乐融融的男女飞来的阵阵泥沙。惊恐中的影子慌乱分开的情形又引起身后发来的嬉笑粗骂。有的男子总往那扎在人群里的女子身上靠,有意紧贴着,大胆的会放任那粗大的握惯锄头的手乱摸身边女子的薄薄衣衫下的肉,女子被捏时发出的惊叫会引来一群大大小小的人头回顾。骚乱在激烈的电影剧情中又归于平静。

电影在惊恐与刺激中结束了。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各自流露出各自的遗憾。纷乱中起身争先恐后地往回家的山路奔去。一根横在山道的电线蛇一样拦住往回走的人。村中那叫凤姑的女子弯下她婀娜的身姿,伸出那修长的手抓住那根蛇样的电线,让身边的伙伴通过,可一股无形的巨大无比的力迅速撞击她的心脏,麻木了的身躯僵在那极度的痛苦和恐怖的喊声里……

凤姑,村子中最好看的凤姑就这样活蹦乱跳的来到这十多里外的放映场,找寻着她的梦,而她那一片好心就被上天牵着她的手离开了与她一块笑过哭过的伙伴。

凤姑静静地躺在从厂房撤下的门板上被同村的伙伴抬着,七零八落的哭声在凤姑的身边围堵着。早已没入草丛的虫子也都凄凄惨惨地鸣叫着,天空拉黑了脸。路在悲悲戚戚中短了许多,痛苦在亲人的心里滋长着,泪哭尽了,声喑哑了。凤姑的亲人哭得死去又活来,凤姑还是那样直直地躺在那门板上。一块白布轻轻盖在她有起有伏的躯体上。尸体边燃起的檀香青烟袅袅,似一丝牵引着阳间与阴间的线。

山村那些偶然会有的电影依旧勾引着人们那早已被电影浸泡透了的心,只是在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小心。久久地站在院子里目送着欢天喜地奔出去的孩子们。每家似乎都会在亲人去看电影的夜晚默默地守候着。狗也比先前爱叫了。随着一声“吱呀”的开门声“爹我们回来了”“妈我们回来了”又一“吱呀”的关门声,夜终归于宁静,那些狗也伏在它的窝里发出平缓的呼吸声。

山村的露天电影走完了它该走完的路:扮过月老,缔结了不知多少姻缘,也见证了那些不可逆转的悲剧,使弱小的心在与它的相遇中得到了强大,使浅短的视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扩。可人们对电影的情结却越加凸显。电影也依然如故地牵引着人们的心,无论山村还是城镇,它顽强的生命力更加彰显它固有的魅力。

在岁月的蹉磨中渐渐长大的我们,对电影的那份执着的爱已不满足于赶十多里山路去一睹露天电影了。心已飘飞到那华丽热闹的城市电影院,感受城市的那份繁华,感受城里人的那份大胆那份刺激那份疯狂。

我们三个要好的伙伴相约好,征得家长的同意,驾驭着马车朝县城狂奔。马儿欣喜地扬起蹄子,在无车无人的马路上飞驰着,起伏的马鬃舞动着,马儿头上那串铜铃激昂地响个不停,在弯曲的山路上空飘扬。 

安顿好了车马,来到县城的电影院。眼前的辉煌富丽使得我们几个山村的娃儿睁圆双眼,小心地行走在挤挤攘攘的人群里,没有谁说话,只紧张地相跟着,全身汗涔涔的,我们犹如掉进人海里的几粒沙,被人浪推过来又涌过去,除了混杂的人味和各种汗酸味,就只能看到那比白天还耀眼,比白天还眩晕的灯光了。

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人似乎也越来越多,没有散去的迹象。电影院里传出的配音一阵紧似一阵地抓挠着我们各自的心。第一次上映《红楼梦》,这被视为禁书毒草多年的作品在这县城第一次公映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连续24小时放映,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可人依旧这般涌来,依旧这般不肯散去。一角钱一张门票已经被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票贩子捏在手里买到一元钱一张了!紧张着,担心着,饥渴着又希望着。耳里不停地灌进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灌进一声比一声凄惨的哭泣。没有票还是没有票。心被一支无形的手抓起高高地悬着,空空的,无着无落。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海报,那一幅幅撩人火起的宣传画总在眼前晃过来晃过去又晃过来。心寡淡淡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滋味。

焦急到凌晨一点过,总算从票贩子手里以二元八角钱的高价买了本来只值三角钱的电影票。紧张得双手发抖,颤颤巍巍地从票贩子手里接过票,紧紧地攥着那巴掌大的薄薄的纸片。心总算踏实了。只等进场的铃声了。等待是漫长而熬人的。看着那又大又白的包子,瞧瞧手里仅有的二角钱,听着那一声声“包子,包子,又大又甜的糖包子!一角一个。”分明看到伙伴的眼神流出的渴求,可看看手里仅有的两角钱,相视笑笑,吞了吞口水,手拉着手走开了。  

“糖水一分钱一杯”一声声悠扬的吆喝在这人头蹿动的场面别有一种滋味。

出场的往外挤,进场的往里涌,人推着人肉贴着肉。听不见说些什么的人声一浪推过一浪,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沸沸扬扬的,吵成一锅。

电影的片头让吵得不能再吵,闹得不能再闹的场面一下静静的,如同有一支无形的大手捂住一张张想说话的嘴。

仙女般的演员,华丽的服饰,珠光宝器的佩戴。那情绵绵的话语给懵懵懂懂的我们留下些似懂似懂的记忆:“蓦然间,久别重逢故人到,她便是我的冤家我的魂……”“他人送花我葬花……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几人在?”“与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什么银河深深无扁舟?”“妹妹此去,黑夜沉沉,孤身一人,沿途小心,莫再流泪,莫再伤心!你走了也罢,如此红尘……”

一场哭哭笑笑,痴痴迷迷,分分合合,生生死死的故事让不太懂情爱的我心酸酸的冷冷的。一步几回头地盯着那块竟这样有情有意有爱有恨地撕扯人心的荧幕,真想不出去,再看它一场两场,将没有看明白的好好用心看看。

不知不觉中被挤成一块的人潮裹着带到场外。夜更深了。新的人潮又掀开了。飞似的到马车前,驾上马车望回家的方向扬起长长的马鞭,甩出一声脆响的鞭哨,马儿夸张地高昂着头,摇响笼头上的铜铃,向山那边的家驰去。

漫漫的黄土长坡,弯弯曲曲地向前方伸展去。马儿放慢脚步在夜的山路上悠闲地迈着。我们挤着挨着躺在车厢里,有一搭没一搭高一声低一声地扯着电影里电影外的话题,时而笑骂时而沉寂。我脑海里又翻腾出那些不甚明了的歌词“ 他人送花我葬花……”“与宝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妹妹此去……孤身一人,沿途小心,莫再流泪,莫再伤心!……”

群山与夜打开它的宽容,接纳了我们的翻腾,静静地注视着,陪伴着困意笼着的我们。

山路铺展在脚下,向前方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作者 ‖ 杨连富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棕榈与芭蕉
  •   返回
  •  下一篇:《酒知道》(长篇小说)‖《渡口奇缘》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