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学术 >
  •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 2020-02-11 15:12    [原创]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作者:高雪


一般而言,某个地方的文化往往是靠当地的大家族来传承。客观地说,大家族较为殷实,从物质上对教育提供了保障,加之人口众多,在文化传承方面比单家独户的小户人家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合力。那么,对兴义文化的传承和影响较大的都有哪些家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在兴义境内,下五屯刘家,泥凼何家,桔山安贞赵家,黄草坝蒋家,乌沙窦家,除了极少数人家为富不仁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恪守耕读传统,或设馆办学,或修桥补路,或引进优秀师资,对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和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期节目,我们就结合新近发现的史料,梳理一下黄草坝蒋氏家族,对兴义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

  1943年,抗日战争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即使是贵州这样的后方,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贵州许多县相继设立了抗战纪念标、纪念碑。一些专家在研究后认为,在众多题词中,兴义的题词最为典雅工整,且文采斐然。纪念标原来立在场坝上,即今天的街心花园,1949年,因市政建设而拆毁。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时,在泥凼街上重建。纪念标上的书法遒劲有力,撰书者,就是兴义人蒋秋溪。蒋秋溪是谁呢?《民国兴义县志》《兴义县志》《蒋氏黔系家谱》均有记载。蒋秋奚,名正知。1902年生于黄草坝水井坡,1917年毕业于兴义高等小学堂,1919年,进入贵阳南明中学进修。先后在马格闹初小、兴义城区小学、龙广小学、盘普联立中学、安龙中学、兴义省立中学等多处或任教员,或任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迁居贵阳。1956年,被省人民政府聘为第一批文史馆员。1968年病故。

  秋溪擅长古典诗词,更擅文章,知识渊博,私人藏书万余册。1993年5月编印的《黔风诗词集》中《自度曲·田家乐》:青山下,高低田,芳草如茵任蝶舞,唤妇呼童进园圃。和风碎鸟声,浓阴摇花坞。红杏村里散炊烟,荷锄归来日晌午。煮鲜鱼,磨豆腐,云雾蒸蒸蔬一釜,几碗黄粱腹已鼓。最羡他,劳逸结合,超今越古。

  这词明白如话,有白居易风格,清新可爱。兴义《民国县志》中,秋溪先生的《兴义县志序》《逃军洞记》《兴义竹枝词》等,其诗文风采可见一斑。

  2019年夏天,兴义的赵显域先生有了重大发现。他到贵阳走访亲戚时,无意中得知黄草坝蒋氏后人蒋若谦,不仅保存有蒋秋溪先生的《蘧庐诗文胜》刻本,而且完好无缺。这一刻本内容丰富,有诗文,有政论,有诗话和词话。

  《蘧(qú)庐诗文胜》总共有4万多字,其手稿也被蒋秋溪的后代们完好地保存着,并且书法精美。其中,《告先灵文》可呼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题词》。

  秋溪之父蒋晋侯卒于1939年,临终前咏陆游《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1945年抗战胜利,秋溪先生祭告其父。

  基于这些丰富的材料,蒋家后代就在赵显域、王仕学等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搜集整理,拟印刷《黄草坝蒋氏》一书。目前,这本书初稿已经过校对,正要交付印刷。

  提到《黄草坝蒋氏》一书,兴义市史志办主任王仕学很是兴奋。他说,《黄草坝蒋氏》这本书,很快就要印刷出来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蒋氏的族谱,还有清末到民国期间蒋家几代人的游记、诗、词,还有一些政论文,等等。这是我们见到的家族《族谱》当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一本。这本书的印制,将为今后的乡土教材、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地方文学这一块的研究,提供第一手最新鲜、最丰富的资料。

  对《告先灵文》,王仕学先生亦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文章将抗日战争置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气势磅礴,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抒发了作者爱国家爱民族的强烈感情。

  的确,《告先灵文》的叙事风格如明清小品文,精巧典雅,简洁传神。如《先妣事略》的一段文字:

  故居在水井坡。地僻,无果饵。姊弟辈饥索食,母以冷饭焙热和盐搦成团,正知等牵衣饱啖,习以为常,不食杂物,以故壮于他儿……

  这段文字,生动叙写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和疼爱,写出了母亲的勤劳,水井坡麓蒋氏老宅,翠竹鸟鸣,老树梨花,如诗如画。其余《逃军洞记》《龙驹记事》等有鲜明的兴义地域特色。

  前几年,同治年间兴义知府孙清彦《学书枝言》碑被重新发掘出来。兴义学院教授熊洪斌先生对6000余字的《学书枝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了专著。《学书枝言》碑被誉为“山泽遗珠”,它填补了贵州近代书论的空白。那么《蘧庐诗话》呢?洋洋数万言,能否称得上填补了诗论空白呢?笔者所见有限,贵州不敢说,但在黔西南,在兴义,那是当之无愧的。从前读《沧浪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很难想象兴义人也能写出诗话来。

  1945年抗战胜利,兴义县政府遵照国民政府内务部要求,决定纂修《兴义县志》,县长卢杰与蒋秋溪洽谈,蒋氏热情支持,蒋芷泽、蒋叔雨积极参与。编委会由叔雨领衔,共7人,蒋氏独占3人。

  1948年秋,《兴义县志》毛稿初成。序4篇,秋溪、芷泽各一篇。芷泽序如下:

  兴义自设县以降,为时仅百五十有七载。为地占西江上源之一支流,其间变乱迭乘,一切军事、政治、社会之沿革末有专书纪载。倘使时代久湮,文献更无足征……

  序文追述了县志几经艰难,终于完成的史实,是研究地方史志的重要资料,其文采稍逊秋溪。芷泽站在主任委员这一角度,叙述准确。

  蒋芷泽,名正铣,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1906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12年毕业回乡,先后在南笼、兴义任教。1920年任丙妹(今从江)县长。1921年回乡从事教学工作。1947年负责组织纂修《民国兴义县志》。

  芷泽工诗,最为著名的是记水晶观一首:城隅携手上翠微,古木参天漏夕晖。曲径丹枫秋色满,仙霞风景认依稀。

  蒋叔雨,名正锦,生于1895年,卒于1966年。贵阳农业学堂毕业。1930年任兴义县建设局局长。后改学中医。1953年参加兴义城关联合诊所。1966年协助省图书馆整理县志,作为地方历史资料复制保存。复制本传至兴义,为20世纪80年中期编撰《兴义县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许多文史爱好者也长期享用这一成果。2018年《民国兴义县志》的点校采用了省图书馆复制本。正是由于叔雨先生当年的整理,《民国兴义县志》的出版才有了最为基础的资料。

  叔雨整理兴义文史资料,贡献很大,有《兴义敷设县治沿革考》《安龙事变概况》《兴义县志史话》《记王文华护国之役》《兴义名胜古迹三则》《刘统之先生事略》。以上刊发于市政协编印的《兴义市文史资料》之中。

  曾著《三经草堂诗文集》。有记游泥凼一首:群山万壑赴南盘,千里江流下急滩。绝壁蚕丛通鸟道,神工鬼斧凿层峦。峰迴乍近云头落,障叠重开雾顶攒。踏破芒鞋泰岱小,厉空老鹤任天宽。

  蒋鉴因,名正钰。生于1897年,卒于1981年。早年受业于景德镇,后入安南化工学校。毕业后在白瓦窑陶瓷厂负责技术,精通瓷器制作的各种工艺,曾有《陶瓷制造经验》《玻璃瓷器制造发》等手稿。擅绘花鸟人物,大可尺幅,小可杯碗之间。《兴义瓷器工业展望》一文收入《兴义文史资料》。

蒋氏秋溪辈个个知识渊博,对兴义文化有那么大的贡献,绝不是偶然的。古人云,有其子必有其父,晋侯文才如何呢?

黄草坝蒋氏家族留有一本珍贵的书籍,名曰《鸿泥记》,属于手抄本。业界对蒋氏《鸿泥记》多有推崇和赞誉,称其为兴义版的《徐霞客游记》。

  兴义黄草坝蒋氏后人在八十年代曾出过一本族谱,对家族情况和后代分布都有简略的记载。时隔仅三十年左右,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动起一个念头,要重新做一本似族谱,又胜于族谱的《黄草坝蒋氏》呢?

  黄草坝蒋氏后裔蒋若谦先生给出了答案。他说,首先是兴义的赵显域先生到贵阳,看到他们蒋家有两个老人在1985年编撰的家谱。他看到后觉得资料比较丰富,那族谱全是毛笔竖排抄写的,感觉很有特色,十分感兴趣,想把这一族谱制成电子文档,方便保存。于是,他离开贵阳时,就带着一本《蒋氏族谱》回到兴义。兴义市史志办主任王仕学看到后,也非常感兴趣。大家提议,将《蒋氏族谱》及蒋氏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整理,规范地印刷成册,把它作为兴义本土文化传承下去。

  于是,他就发动家族里面的成员,把家中能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都全部搜集出来。其中,主要有他的妹妹蒋若昕收藏的相关珍贵资料,即1985年搜集到的所有蒋氏资料。当时,他的父亲蒋士毅和他的伯父蒋征琪,兄弟俩撰写《蒋氏家谱》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全在妹妹蒋若昕手中完好地保存着。后来,他们还发现了蒋秋溪遗留下来的手迹,包括他的一些书信往来,以及日记等。秋溪公属于他的爷爷辈,五十年代受聘于贵州文史研究馆,担任文史研究馆员。因而,他的资料珍贵而丰富。

  蒋若谦在介绍中,还提到晋候公,即他的曾祖父蒋晋候,原名蒋体觐,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教育家。对诗词和散文,都很有研究。蒋晋候生于1855年,卒于1939年。光绪乙酉科拔贡,朝考以直州判候选。归家讲学,继先志教人,以诚、静二字为毕生操存之要,期于实用。其得意弟子王伯群、李体初辈,均能秉承遗训,有所建树。原籍江苏吴江,逝世后葬兴义丰都胖山,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平刚撰并书墓志铭,文收《民国兴义县志》,称赞蒋氏家族“累世以教读为业”。晋侯著有《春花山馆诗集》二卷,《民国兴义县志》有摘录,《鸿泥记》一卷,保存完好。

  《鸿泥记》手抄本,近3万字,为日记体,竖排,正楷,繁写体。全书记录了1886年公车赴京朝考的经历。阴历二月十三日从贵阳油榨关出发,经历龙里、贵定、青溪、玉屏,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至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原路返回的过程。冬月十五日回到兴义。涉及沿途驿站、旅费、特产、里程、天气、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考试制度等内容,文笔清新,描写生动准确。该书末尾写道:北道公车万里程,鸿泥屈指记分明。将来寄语朝天客,策马何频再问津。这,相当于今天的旅游指南了。

  “此处人家二三十户,街头有关帝庙,周围红墙有半里许,庙前石坊一架,杨陈约同随喜入门,一大院落中古柏萧森,石刻名人题咏甚多。二层有大凉厅,上正殿三楹,圣像在焉。面前有青龙刀一把插石中尺许,重聊七八十斤,可摇而不可拔。吕蒙袭荆州,关圣至此掇刀石中,旁有马跑泉,久堙莫考……”

  兴之所至,便即兴填词写诗。如:“庙貌巍然古道旁,楚山犹是汉疆场。掇刀裂石痕如昨,跑马流泉跡已荒。一片丹心悬日月,三分鼎足镇荆襄。而今吴魏成乌有,争似千秋俎(zǔ)豆香。”

  《鸿泥记》中还有不少优秀的诗作,如《下崇安江》:石径迂回日半斜(xiá),翠微深处有人家。客经荒店时闻犬,雨过新晴只听蛙。泻地乱流山涧水,隔篱争放野桃花。扬鞭笑指垂杨路,十里江村映晚霞。《游飞云洞》:一朵飞云结洞天,云根百尺泻飞泉。神工突兀玲珑处,蓬岛生成混沌先……

  这些诗或写景,或怀古,或叙事,或写人,值得后辈借鉴学习。

  黄草坝蒋氏,在兴义可称得上世代的书香人家。其中一位,被今天的业内人士推为清代同治年间的优秀教师。当然,按今天的话说,那无疑就是当年的名师了。

  兴义同治年间的教育名师,就是蒋效尉,其字豹文。《民国兴义县志》记载,豹文气宇轩昂,美鬚髯,庄严中现慈祥意。清道光丁酉入泮,值回乱,避兵平彝,旋设馆捧乍,聚徒讲学,边鄙枭黠多被德化。晚年返里,栽花莳竹、诗酒自娱,高风亮节,楷模儒林,时人比之关西夫子。光绪丁酉,重游泮水,有纪事诗十首,见《艺文志》。年八十九卒。著有《南谷齐诗文集》《易经变卦歌解》《易经摘句解》等书。绥阳雷玉锋掌教笔山书院,得睹《摘句解》,尤心折足,付梓未果。其文《花园山记》,如下:

  花园山,其命名下可考,然古夷寇巢穴也。去郭三十里群山中层峦叠翠,三峰突起,上插重霄,及半有小峦头二,迎面壁立,两相夹照。空隙处约三里余,其中平凹,多前人遗址,断垣碎瓦莫可纪数。周五六里皆壁立千仞,山之麓有深涧,巨河迴环曲绕,洪波怒涌,汹汹逼人。相传,前明有夷人沙姓者,负隅自雄,拥众数千,盘踞此山不知若干年。明季时,所谋不轨,攻城略地,抢劫行人,往往为郡邑害。后为吴藩所翦灭。咸丰乙卯春,予馆于布雄,相距仅四里许。其俗年以三月上亥,用羊一、豕一,旅于山,村人毕至,少长咸集,如赛会。然是岁三月朔,值亥辰,予亦与门弟子数人,陟彼高冈,遂处览眺,见其形胜诡奇,如瀛洲,如海岛,不禁喟然叹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假沙氏果能修德行仁,无论其据险如此,即使平原数里,茅屋数椽,敦诗书而尚礼乐,将见子若孙循循规矩,学道爱人,尚可箕裘相继。胡为乎恃险掠地,轻人命而劫人财,是以上天怒而假手吴藩之灭之也。有以夫弟子及村人唯唯,予览毕,登石危坐,抚景徘徊,并吊以诗。

  《花园山记》写于清咸丰年间,是研究布雄营土司的重要史料。豹文与孙清彦互有唱和,孙书“盛世桃园”四个大字于捧鲊养马张家营盘,豹文则书“凝翠”二字于营盘石壁,并撰《养马天造营记》一文。

  提到黄草坝蒋氏祖上的事,其后裔蒋士渊侃侃而谈。他说,他们的老祖宗,发源地就在兴义老城区水井坡山麓。水井坡原来居住着他们的爷爷晋侯公,即蒋晋候。之后是他们的父辈,有五弟兄。大伯蒋芷泽、二伯蒋芷衡、三伯蒋叔雨,老四蒋鉴因就是他的父亲。下面就是蒋秋溪,蒋秋溪是他们的小叔叔。但是后来因为谋生和其他情况,大伯蒋芷泽和二伯蒋芷衡,就离开了水井坡这个祖宅。他们的爷爷在1940年去世以后,水井坡“三经草堂”就剩下他们的伯伯蒋叔雨,和父亲蒋鉴因、幺叔蒋秋溪。解放以后,因为其他的一些变迁,这三位主人都于1952年离开了三经草堂。那么,这几个主人(蒋芷泽、蒋芷衡、蒋叔雨、蒋鉴因、蒋秋溪),他们对兴义的文化是做了一定贡献的。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兴义县志》,七个委员中,蒋家就占了三个。同时父亲蒋鉴因过去对兴义的化工陶瓷等工作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当年,是他与云南的几个青年,抱着以工业救国的理想,到法国在越南境内开办的一个综合化工厂里,半工半读地进行学习。几年以后学成回国,就在兴义开办碗厂、化工厂等等。在兴义白碗窑陶瓷厂创办和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一些贡献,并且他还是兴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在政协委员任上为兴义的地方发展也作出了一些贡献。

  蒋氏家族自清代康熙年间从盘州迁居黄草坝,世代以教读为业。据《民国兴义县志》记载,蒋豹文是道光文庠(xiáng),蒋晋侯为光绪十一年贡生。这些秀才贡生在当年都传承了兴义的地方文化,他们写下的大量诗文记录了兴义的时代变迁,是编印乡土教材及地方文史的重要基础资料。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汉字密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甲骨文
  •   返回
  •  下一篇:贡茶及贵州贡茶略记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学术 >
  •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 2020-02-11 15:12    [原创]

黄草坝蒋氏  兴义的文脉

作者:高雪


一般而言,某个地方的文化往往是靠当地的大家族来传承。客观地说,大家族较为殷实,从物质上对教育提供了保障,加之人口众多,在文化传承方面比单家独户的小户人家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合力。那么,对兴义文化的传承和影响较大的都有哪些家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在兴义境内,下五屯刘家,泥凼何家,桔山安贞赵家,黄草坝蒋家,乌沙窦家,除了极少数人家为富不仁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恪守耕读传统,或设馆办学,或修桥补路,或引进优秀师资,对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和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期节目,我们就结合新近发现的史料,梳理一下黄草坝蒋氏家族,对兴义地方历史文化的贡献。

  1943年,抗日战争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即使是贵州这样的后方,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贵州许多县相继设立了抗战纪念标、纪念碑。一些专家在研究后认为,在众多题词中,兴义的题词最为典雅工整,且文采斐然。纪念标原来立在场坝上,即今天的街心花园,1949年,因市政建设而拆毁。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时,在泥凼街上重建。纪念标上的书法遒劲有力,撰书者,就是兴义人蒋秋溪。蒋秋溪是谁呢?《民国兴义县志》《兴义县志》《蒋氏黔系家谱》均有记载。蒋秋奚,名正知。1902年生于黄草坝水井坡,1917年毕业于兴义高等小学堂,1919年,进入贵阳南明中学进修。先后在马格闹初小、兴义城区小学、龙广小学、盘普联立中学、安龙中学、兴义省立中学等多处或任教员,或任校长。20世纪50年代初,迁居贵阳。1956年,被省人民政府聘为第一批文史馆员。1968年病故。

  秋溪擅长古典诗词,更擅文章,知识渊博,私人藏书万余册。1993年5月编印的《黔风诗词集》中《自度曲·田家乐》:青山下,高低田,芳草如茵任蝶舞,唤妇呼童进园圃。和风碎鸟声,浓阴摇花坞。红杏村里散炊烟,荷锄归来日晌午。煮鲜鱼,磨豆腐,云雾蒸蒸蔬一釜,几碗黄粱腹已鼓。最羡他,劳逸结合,超今越古。

  这词明白如话,有白居易风格,清新可爱。兴义《民国县志》中,秋溪先生的《兴义县志序》《逃军洞记》《兴义竹枝词》等,其诗文风采可见一斑。

  2019年夏天,兴义的赵显域先生有了重大发现。他到贵阳走访亲戚时,无意中得知黄草坝蒋氏后人蒋若谦,不仅保存有蒋秋溪先生的《蘧庐诗文胜》刻本,而且完好无缺。这一刻本内容丰富,有诗文,有政论,有诗话和词话。

  《蘧(qú)庐诗文胜》总共有4万多字,其手稿也被蒋秋溪的后代们完好地保存着,并且书法精美。其中,《告先灵文》可呼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标题词》。

  秋溪之父蒋晋侯卒于1939年,临终前咏陆游《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1945年抗战胜利,秋溪先生祭告其父。

  基于这些丰富的材料,蒋家后代就在赵显域、王仕学等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搜集整理,拟印刷《黄草坝蒋氏》一书。目前,这本书初稿已经过校对,正要交付印刷。

  提到《黄草坝蒋氏》一书,兴义市史志办主任王仕学很是兴奋。他说,《黄草坝蒋氏》这本书,很快就要印刷出来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蒋氏的族谱,还有清末到民国期间蒋家几代人的游记、诗、词,还有一些政论文,等等。这是我们见到的家族《族谱》当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一本。这本书的印制,将为今后的乡土教材、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地方文学这一块的研究,提供第一手最新鲜、最丰富的资料。

  对《告先灵文》,王仕学先生亦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文章将抗日战争置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气势磅礴,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抒发了作者爱国家爱民族的强烈感情。

  的确,《告先灵文》的叙事风格如明清小品文,精巧典雅,简洁传神。如《先妣事略》的一段文字:

  故居在水井坡。地僻,无果饵。姊弟辈饥索食,母以冷饭焙热和盐搦成团,正知等牵衣饱啖,习以为常,不食杂物,以故壮于他儿……

  这段文字,生动叙写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和疼爱,写出了母亲的勤劳,水井坡麓蒋氏老宅,翠竹鸟鸣,老树梨花,如诗如画。其余《逃军洞记》《龙驹记事》等有鲜明的兴义地域特色。

  前几年,同治年间兴义知府孙清彦《学书枝言》碑被重新发掘出来。兴义学院教授熊洪斌先生对6000余字的《学书枝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了专著。《学书枝言》碑被誉为“山泽遗珠”,它填补了贵州近代书论的空白。那么《蘧庐诗话》呢?洋洋数万言,能否称得上填补了诗论空白呢?笔者所见有限,贵州不敢说,但在黔西南,在兴义,那是当之无愧的。从前读《沧浪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很难想象兴义人也能写出诗话来。

  1945年抗战胜利,兴义县政府遵照国民政府内务部要求,决定纂修《兴义县志》,县长卢杰与蒋秋溪洽谈,蒋氏热情支持,蒋芷泽、蒋叔雨积极参与。编委会由叔雨领衔,共7人,蒋氏独占3人。

  1948年秋,《兴义县志》毛稿初成。序4篇,秋溪、芷泽各一篇。芷泽序如下:

  兴义自设县以降,为时仅百五十有七载。为地占西江上源之一支流,其间变乱迭乘,一切军事、政治、社会之沿革末有专书纪载。倘使时代久湮,文献更无足征……

  序文追述了县志几经艰难,终于完成的史实,是研究地方史志的重要资料,其文采稍逊秋溪。芷泽站在主任委员这一角度,叙述准确。

  蒋芷泽,名正铣,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1906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12年毕业回乡,先后在南笼、兴义任教。1920年任丙妹(今从江)县长。1921年回乡从事教学工作。1947年负责组织纂修《民国兴义县志》。

  芷泽工诗,最为著名的是记水晶观一首:城隅携手上翠微,古木参天漏夕晖。曲径丹枫秋色满,仙霞风景认依稀。

  蒋叔雨,名正锦,生于1895年,卒于1966年。贵阳农业学堂毕业。1930年任兴义县建设局局长。后改学中医。1953年参加兴义城关联合诊所。1966年协助省图书馆整理县志,作为地方历史资料复制保存。复制本传至兴义,为20世纪80年中期编撰《兴义县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许多文史爱好者也长期享用这一成果。2018年《民国兴义县志》的点校采用了省图书馆复制本。正是由于叔雨先生当年的整理,《民国兴义县志》的出版才有了最为基础的资料。

  叔雨整理兴义文史资料,贡献很大,有《兴义敷设县治沿革考》《安龙事变概况》《兴义县志史话》《记王文华护国之役》《兴义名胜古迹三则》《刘统之先生事略》。以上刊发于市政协编印的《兴义市文史资料》之中。

  曾著《三经草堂诗文集》。有记游泥凼一首:群山万壑赴南盘,千里江流下急滩。绝壁蚕丛通鸟道,神工鬼斧凿层峦。峰迴乍近云头落,障叠重开雾顶攒。踏破芒鞋泰岱小,厉空老鹤任天宽。

  蒋鉴因,名正钰。生于1897年,卒于1981年。早年受业于景德镇,后入安南化工学校。毕业后在白瓦窑陶瓷厂负责技术,精通瓷器制作的各种工艺,曾有《陶瓷制造经验》《玻璃瓷器制造发》等手稿。擅绘花鸟人物,大可尺幅,小可杯碗之间。《兴义瓷器工业展望》一文收入《兴义文史资料》。

蒋氏秋溪辈个个知识渊博,对兴义文化有那么大的贡献,绝不是偶然的。古人云,有其子必有其父,晋侯文才如何呢?

黄草坝蒋氏家族留有一本珍贵的书籍,名曰《鸿泥记》,属于手抄本。业界对蒋氏《鸿泥记》多有推崇和赞誉,称其为兴义版的《徐霞客游记》。

  兴义黄草坝蒋氏后人在八十年代曾出过一本族谱,对家族情况和后代分布都有简略的记载。时隔仅三十年左右,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动起一个念头,要重新做一本似族谱,又胜于族谱的《黄草坝蒋氏》呢?

  黄草坝蒋氏后裔蒋若谦先生给出了答案。他说,首先是兴义的赵显域先生到贵阳,看到他们蒋家有两个老人在1985年编撰的家谱。他看到后觉得资料比较丰富,那族谱全是毛笔竖排抄写的,感觉很有特色,十分感兴趣,想把这一族谱制成电子文档,方便保存。于是,他离开贵阳时,就带着一本《蒋氏族谱》回到兴义。兴义市史志办主任王仕学看到后,也非常感兴趣。大家提议,将《蒋氏族谱》及蒋氏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整理,规范地印刷成册,把它作为兴义本土文化传承下去。

  于是,他就发动家族里面的成员,把家中能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都全部搜集出来。其中,主要有他的妹妹蒋若昕收藏的相关珍贵资料,即1985年搜集到的所有蒋氏资料。当时,他的父亲蒋士毅和他的伯父蒋征琪,兄弟俩撰写《蒋氏家谱》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全在妹妹蒋若昕手中完好地保存着。后来,他们还发现了蒋秋溪遗留下来的手迹,包括他的一些书信往来,以及日记等。秋溪公属于他的爷爷辈,五十年代受聘于贵州文史研究馆,担任文史研究馆员。因而,他的资料珍贵而丰富。

  蒋若谦在介绍中,还提到晋候公,即他的曾祖父蒋晋候,原名蒋体觐,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教育家。对诗词和散文,都很有研究。蒋晋候生于1855年,卒于1939年。光绪乙酉科拔贡,朝考以直州判候选。归家讲学,继先志教人,以诚、静二字为毕生操存之要,期于实用。其得意弟子王伯群、李体初辈,均能秉承遗训,有所建树。原籍江苏吴江,逝世后葬兴义丰都胖山,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平刚撰并书墓志铭,文收《民国兴义县志》,称赞蒋氏家族“累世以教读为业”。晋侯著有《春花山馆诗集》二卷,《民国兴义县志》有摘录,《鸿泥记》一卷,保存完好。

  《鸿泥记》手抄本,近3万字,为日记体,竖排,正楷,繁写体。全书记录了1886年公车赴京朝考的经历。阴历二月十三日从贵阳油榨关出发,经历龙里、贵定、青溪、玉屏,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至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原路返回的过程。冬月十五日回到兴义。涉及沿途驿站、旅费、特产、里程、天气、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考试制度等内容,文笔清新,描写生动准确。该书末尾写道:北道公车万里程,鸿泥屈指记分明。将来寄语朝天客,策马何频再问津。这,相当于今天的旅游指南了。

  “此处人家二三十户,街头有关帝庙,周围红墙有半里许,庙前石坊一架,杨陈约同随喜入门,一大院落中古柏萧森,石刻名人题咏甚多。二层有大凉厅,上正殿三楹,圣像在焉。面前有青龙刀一把插石中尺许,重聊七八十斤,可摇而不可拔。吕蒙袭荆州,关圣至此掇刀石中,旁有马跑泉,久堙莫考……”

  兴之所至,便即兴填词写诗。如:“庙貌巍然古道旁,楚山犹是汉疆场。掇刀裂石痕如昨,跑马流泉跡已荒。一片丹心悬日月,三分鼎足镇荆襄。而今吴魏成乌有,争似千秋俎(zǔ)豆香。”

  《鸿泥记》中还有不少优秀的诗作,如《下崇安江》:石径迂回日半斜(xiá),翠微深处有人家。客经荒店时闻犬,雨过新晴只听蛙。泻地乱流山涧水,隔篱争放野桃花。扬鞭笑指垂杨路,十里江村映晚霞。《游飞云洞》:一朵飞云结洞天,云根百尺泻飞泉。神工突兀玲珑处,蓬岛生成混沌先……

  这些诗或写景,或怀古,或叙事,或写人,值得后辈借鉴学习。

  黄草坝蒋氏,在兴义可称得上世代的书香人家。其中一位,被今天的业内人士推为清代同治年间的优秀教师。当然,按今天的话说,那无疑就是当年的名师了。

  兴义同治年间的教育名师,就是蒋效尉,其字豹文。《民国兴义县志》记载,豹文气宇轩昂,美鬚髯,庄严中现慈祥意。清道光丁酉入泮,值回乱,避兵平彝,旋设馆捧乍,聚徒讲学,边鄙枭黠多被德化。晚年返里,栽花莳竹、诗酒自娱,高风亮节,楷模儒林,时人比之关西夫子。光绪丁酉,重游泮水,有纪事诗十首,见《艺文志》。年八十九卒。著有《南谷齐诗文集》《易经变卦歌解》《易经摘句解》等书。绥阳雷玉锋掌教笔山书院,得睹《摘句解》,尤心折足,付梓未果。其文《花园山记》,如下:

  花园山,其命名下可考,然古夷寇巢穴也。去郭三十里群山中层峦叠翠,三峰突起,上插重霄,及半有小峦头二,迎面壁立,两相夹照。空隙处约三里余,其中平凹,多前人遗址,断垣碎瓦莫可纪数。周五六里皆壁立千仞,山之麓有深涧,巨河迴环曲绕,洪波怒涌,汹汹逼人。相传,前明有夷人沙姓者,负隅自雄,拥众数千,盘踞此山不知若干年。明季时,所谋不轨,攻城略地,抢劫行人,往往为郡邑害。后为吴藩所翦灭。咸丰乙卯春,予馆于布雄,相距仅四里许。其俗年以三月上亥,用羊一、豕一,旅于山,村人毕至,少长咸集,如赛会。然是岁三月朔,值亥辰,予亦与门弟子数人,陟彼高冈,遂处览眺,见其形胜诡奇,如瀛洲,如海岛,不禁喟然叹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假沙氏果能修德行仁,无论其据险如此,即使平原数里,茅屋数椽,敦诗书而尚礼乐,将见子若孙循循规矩,学道爱人,尚可箕裘相继。胡为乎恃险掠地,轻人命而劫人财,是以上天怒而假手吴藩之灭之也。有以夫弟子及村人唯唯,予览毕,登石危坐,抚景徘徊,并吊以诗。

  《花园山记》写于清咸丰年间,是研究布雄营土司的重要史料。豹文与孙清彦互有唱和,孙书“盛世桃园”四个大字于捧鲊养马张家营盘,豹文则书“凝翠”二字于营盘石壁,并撰《养马天造营记》一文。

  提到黄草坝蒋氏祖上的事,其后裔蒋士渊侃侃而谈。他说,他们的老祖宗,发源地就在兴义老城区水井坡山麓。水井坡原来居住着他们的爷爷晋侯公,即蒋晋候。之后是他们的父辈,有五弟兄。大伯蒋芷泽、二伯蒋芷衡、三伯蒋叔雨,老四蒋鉴因就是他的父亲。下面就是蒋秋溪,蒋秋溪是他们的小叔叔。但是后来因为谋生和其他情况,大伯蒋芷泽和二伯蒋芷衡,就离开了水井坡这个祖宅。他们的爷爷在1940年去世以后,水井坡“三经草堂”就剩下他们的伯伯蒋叔雨,和父亲蒋鉴因、幺叔蒋秋溪。解放以后,因为其他的一些变迁,这三位主人都于1952年离开了三经草堂。那么,这几个主人(蒋芷泽、蒋芷衡、蒋叔雨、蒋鉴因、蒋秋溪),他们对兴义的文化是做了一定贡献的。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兴义县志》,七个委员中,蒋家就占了三个。同时父亲蒋鉴因过去对兴义的化工陶瓷等工作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当年,是他与云南的几个青年,抱着以工业救国的理想,到法国在越南境内开办的一个综合化工厂里,半工半读地进行学习。几年以后学成回国,就在兴义开办碗厂、化工厂等等。在兴义白碗窑陶瓷厂创办和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一些贡献,并且他还是兴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在政协委员任上为兴义的地方发展也作出了一些贡献。

  蒋氏家族自清代康熙年间从盘州迁居黄草坝,世代以教读为业。据《民国兴义县志》记载,蒋豹文是道光文庠(xiáng),蒋晋侯为光绪十一年贡生。这些秀才贡生在当年都传承了兴义的地方文化,他们写下的大量诗文记录了兴义的时代变迁,是编印乡土教材及地方文史的重要基础资料。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汉字密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甲骨文
  •   返回
  •  下一篇:贡茶及贵州贡茶略记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