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由电力“工”人到电力“匠”人

由电力“工”人到电力“匠”人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供贞丰供电局 | 2019-06-04 14:31    [原创]

二十公分高的小木凳上,一把成色不怎么新的电锯被牢牢固定住,电动的锉刀紧紧贴在锯刃上,随着“吱”的一声响起,锯齿被一个个磨得锋利起来。熟练完成这一切的正是贞丰供电局长田供电所李玉国。

-3.jpg

许多人不知道,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已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20多年,履历中有着一长串耀眼的荣誉:“2004年度先进工作(生产)者”、“2005年度先进工作(生产)者”、“2007年度贞丰县供电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抗冰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2008年度贞丰县供电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贞丰供电局2010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1963年出生的李玉国是一个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工作中他处处精益求精,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李玉国积极践行“工匠精神”,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精髓。

2004年春节前夕,柒甲村的10kV长黑线出现了故障,为了确保村民们春节期间的正常用电,李玉国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连轴抢修,不停歇的施工操作,足足磨坏了6双手套。

-1.jpg

李玉国的身上还有许多为人惊叹的记录,以既耗时又耗力的电力通道清理工作为例。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杜绝了树障跳闸,防治森林防火等安全隐患。需要定期进行通道清理,爬搭配数米高的树干上,把缠绕在电线上的枝叶清理干净。清除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类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乡村居民正常用电。

庞大的工作量,对于电锯的磨损很严重。从前,大多数工人都是锯条钝了就个换新的,而李玉国却坚持把锯条再“磨”锋利,就这样一把油锯他用了整整6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些了,衣服破了就买新的,家具电器坏了直接换掉。遇到了困难,总觉得放弃比解决来的痛快。可我们总要担负起一些事情的嘛。真心希望有天他们能够学会解决问题, 而不再是轻易地丢掉它们....”话语中李玉国难掩遗憾和无奈。

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20多年来,李玉国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逐步从一个工人,蜕变成“匠人”,并且将这种精神在团队中发扬光大,使平凡的岗位,变得不平凡。

(作者:赵青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青春最好的模样 ——记驻双江镇荣丁村第一书记兰仕勇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纪实 >
  • 由电力“工”人到电力“匠”人

由电力“工”人到电力“匠”人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兴供贞丰供电局 | 2019-06-04 14:31    [原创]

二十公分高的小木凳上,一把成色不怎么新的电锯被牢牢固定住,电动的锉刀紧紧贴在锯刃上,随着“吱”的一声响起,锯齿被一个个磨得锋利起来。熟练完成这一切的正是贞丰供电局长田供电所李玉国。

-3.jpg

许多人不知道,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电力工人,已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20多年,履历中有着一长串耀眼的荣誉:“2004年度先进工作(生产)者”、“2005年度先进工作(生产)者”、“2007年度贞丰县供电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抗冰抢险保供电先进个人”、“2008年度贞丰县供电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贞丰供电局2010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1963年出生的李玉国是一个有着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工作中他处处精益求精,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李玉国积极践行“工匠精神”,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精髓。

2004年春节前夕,柒甲村的10kV长黑线出现了故障,为了确保村民们春节期间的正常用电,李玉国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连轴抢修,不停歇的施工操作,足足磨坏了6双手套。

-1.jpg

李玉国的身上还有许多为人惊叹的记录,以既耗时又耗力的电力通道清理工作为例。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杜绝了树障跳闸,防治森林防火等安全隐患。需要定期进行通道清理,爬搭配数米高的树干上,把缠绕在电线上的枝叶清理干净。清除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类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乡村居民正常用电。

庞大的工作量,对于电锯的磨损很严重。从前,大多数工人都是锯条钝了就个换新的,而李玉国却坚持把锯条再“磨”锋利,就这样一把油锯他用了整整6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些了,衣服破了就买新的,家具电器坏了直接换掉。遇到了困难,总觉得放弃比解决来的痛快。可我们总要担负起一些事情的嘛。真心希望有天他们能够学会解决问题, 而不再是轻易地丢掉它们....”话语中李玉国难掩遗憾和无奈。

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20多年来,李玉国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逐步从一个工人,蜕变成“匠人”,并且将这种精神在团队中发扬光大,使平凡的岗位,变得不平凡。

(作者:赵青 编辑:印象黔西南)

 

 





  •  上一篇:点亮脱贫致富的明灯
  •   返回
  •  下一篇:青春最好的模样 ——记驻双江镇荣丁村第一书记兰仕勇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