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黔西南讯 2018年12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在浙江省嵊州市举行,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徐查清的作品《绣娘》和来自嵊州本地的陈炉钢的作品《期盼》获并列金奖。
颁奖现场
中国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在嵊州市举行,全国有260名选手报名,经过前期的审查初选,最后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的50名根雕高手来到嵊州参赛。
在为期5天的比赛里,各位选手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选主题创作一件作品。经过评委们的审查与评选,评定出特等奖、金奖、银奖等奖项。12月26上午举行了颁奖典礼和嵊州文创主题馆开馆仪式。在颁奖典礼上,徐查清和陈炉钢获并列金奖。特等奖被来自江西的26岁选手徐冰龙的《瑞雪》捧走。
《绣娘》
徐查清,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南盘江镇达居村干凼子组,今年28岁,从小聪明好学,为能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他选择了学习根雕技艺。通过10多年的刻苦钻研,他的根雕技艺终于脱颖而出。他这次在嵊州市现场创作的《绣娘》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周郑生评价说,《绣娘》是创意和技艺的完美结合,是雕工和智慧的绝妙搭配。根雕,是艺术,也是技术,三分的人为,七分的天成。《绣娘》,将一块根木上凸起的部分雕成了一只拿着绣花针的历经沧桑的老手,将其他平坦的地方雕成了贵州的铜鼓图案,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幅根雕作品,宣传黔西南布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创意上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非一般智慧不可为。
中国产经新闻浙江记者站站长丁江(右)与徐查清合影纪念
《绣娘》刚一成形,就受到了中央美院院长、教授高尔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郑生、亚太大师高公博等专家的一致好评。一致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9日,徐查清将带着他的金奖荣誉证书,回到兴义市万峰林下纳灰民族商品街“无道艺坊”,继续他的根雕事业,为宣传家乡,宣传民族文化,贡献他的才华。
主评委中央美院院长、教授高尔颐现场评定《绣娘》
(文/图 陈永贤 编辑:印象黔西南)
印象黔西南讯 2018年12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在浙江省嵊州市举行,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徐查清的作品《绣娘》和来自嵊州本地的陈炉钢的作品《期盼》获并列金奖。
颁奖现场
中国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在嵊州市举行,全国有260名选手报名,经过前期的审查初选,最后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的50名根雕高手来到嵊州参赛。
在为期5天的比赛里,各位选手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选主题创作一件作品。经过评委们的审查与评选,评定出特等奖、金奖、银奖等奖项。12月26上午举行了颁奖典礼和嵊州文创主题馆开馆仪式。在颁奖典礼上,徐查清和陈炉钢获并列金奖。特等奖被来自江西的26岁选手徐冰龙的《瑞雪》捧走。
《绣娘》
徐查清,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南盘江镇达居村干凼子组,今年28岁,从小聪明好学,为能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他选择了学习根雕技艺。通过10多年的刻苦钻研,他的根雕技艺终于脱颖而出。他这次在嵊州市现场创作的《绣娘》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周郑生评价说,《绣娘》是创意和技艺的完美结合,是雕工和智慧的绝妙搭配。根雕,是艺术,也是技术,三分的人为,七分的天成。《绣娘》,将一块根木上凸起的部分雕成了一只拿着绣花针的历经沧桑的老手,将其他平坦的地方雕成了贵州的铜鼓图案,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幅根雕作品,宣传黔西南布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创意上真的是让人难以想象,非一般智慧不可为。
中国产经新闻浙江记者站站长丁江(右)与徐查清合影纪念
《绣娘》刚一成形,就受到了中央美院院长、教授高尔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郑生、亚太大师高公博等专家的一致好评。一致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9日,徐查清将带着他的金奖荣誉证书,回到兴义市万峰林下纳灰民族商品街“无道艺坊”,继续他的根雕事业,为宣传家乡,宣传民族文化,贡献他的才华。
主评委中央美院院长、教授高尔颐现场评定《绣娘》
(文/图 陈永贤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