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名人名作 >
  •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晴隆县文联 | 2018-10-24 10:51    [原创]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王子豪

    在去安龙的路上,记忆中便时时想念起那厢“香远益清”的荷塘了。

    那天从课堂出来,已是正午,回想起那几位文学大师的讲座,真让人回味无穷。回味无穷的,还有那脑海中绿盖擎天,红花映日的荷塘了。我明知此时此地决无这种景象,却也像个小学生似的,心里雀跃着走向招公堤了。

    我的潜意识里,是在渺渺地盼望着奇迹的产生!

    招公堤上,是一条石板铺就的路。堤下,便是那久违的荷塘了,安龙文友自喻为荷城或者荷都的,便依据这厢荷花。虽是“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冬日,寒风的萧瑟如刀,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我的心情,心中却有一种涩涩的感动。

    路上只我和桢楠两个人,我揣摩不透他的心情是怎样,但我却按捺不住邂逅后久违的那种悠悠的温馨。

摄影:张德厚.jpg

摄影:张德厚

    堤边是一株株垂柳,据说栽了几百年了,它经历了太多文人骚客,倩女俊男的目光洗礼,想来内心已变得肃穆沉实了吧!不过,当有人赞赏它的时候,特别是天气转阳,地气上升的三月,它会意气风发地吐芽抽丝,昭示自己不老的灵魂和那曾经的青春!去安抚它日日守候的荷塘。

    远远的就是半山亭,据说那是张之洞少年捉迷藏、套蜻蜓、读书乐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也许几百年后仍是这样,可谓生前身后名至实归。但谁又在意生前身后?想到身后,我不禁回头,身后空空如也,寥寥的只我们两个人。这时,桢楠在一株柳树边发呆。我说,桢楠啊,听说你的笔名叫“南河”,何故如此呢?他没有回音。我走过去,只见他抬着相机在拍什么,我顺着他的镜头瞧去,便见对岸的荷塘的渚堤边白茫茫的一片,他说这是芒花。

    芒花?我问。

    他抬起相机让我瞅,把图片夸张地放大,只见两杆芒枝上,有两只鸟默默地蹲着,羽毛分明在风中抖动,景色是那么凄美,却也点染了荷塘如水般的空灵之韵。

    两只鸟,一只白的,一只黑的。想来,两只鸟都有些骄傲,静静地、默默地蹲着。但隔着荷塘,究竟远了些,看不清晰,也就搁了下来。

    来不及细想,便已走过了一座桥,名唤怀乡桥的。据说是那位远离故土的杨滨将军回乡后修建的,怀乡桥上有一块石碑,是乡邻立下的,恰好寄托了这位将军的思乡之情。

    招公堤的左岸是两排百余株杨树,像两排森严的士兵,守护着这厢荷塘,虬劲的柏杨树与右岸的獠人的依依柳树相映成趣,让人不由得想起多少读书人向往的茅盾的《白杨礼赞》,还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想归想,但我并不是茅盾,也没有周敦颐的笔力,便闪身上了跨在荷塘上的曲桥。

摄影:雷忠明.jpg

摄影:雷忠明

    都说曲径通幽,但我的眼里却看不见那春水盈盈中,一排排亭亭玉立的,田田如伞的荷花,内心毕竟有些懊恼。眼前时令不对,显然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已隐遁,只是个未知数潜在心头。眼前倒有几把巨伞,那水面上的亭盖如荷盖,倒像把荷伞,且不说那荷伞有些生硬,连颜色都不相衬,如果添成绿红相间的色调该多好,起码能哄人的眼睛。这种创意是我看了的满塘的残荷才萌生的。

    我爱荷花,不知缘于何因,又不知止于何时。我知荷花的出土破芽颇不容易。古人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见莲子是极骄傲的品种,如果不用铜锤敲,听说埋在淤泥里,能够千年不生。只有用重锤敲,砸开一条缝,莲芽才会破壳而出,不至于永远埋没。

    都说心如止水,试问世间又有谁能做到呢?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只不过心思不容易向他人透露罢了。用语言学家季羡林的话说,池塘里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我竟发觉自己也有一块心病了。

    我盼望那春水溢塘,绿柳垂丝的心情更为迫切了。

    想起荷花之清、香、色、雅聚一身之美,心下掠过一丝惆怅。偌大的池塘,空空荡荡的,好像缺乏某种生气,哪怕有几只蛙叫也好得多。心下莫名的烦躁,想来世间之万物,都有生命的极限,都抵御不了岁月的摧残了吧!

    恍恍惚惚中,我听见扑通一声。那声响虽轻,听在耳里却如雷鸣。我蹲下细瞧,原来平静的池塘里有一圈圈微澜,水里有鱼在震动,看来不少哩!哦,有一条拇指粗的小鱼窜入那荷盖下去了。我揭开褶裙似的荷盖,那鱼儿又一蹦一跳的躲往荷茎深处。我低吼一声:“哪里逃?”便伸手到那荷茎深处,只觉得这荷茎的根系是活生生的。噢,看来这荷花在严冬的水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呀。我释然了,心中便舒畅开来。

摄影:陈欣.jpg

摄影:李勇

    荷叶不像伞,像小船般在水里漂呀漂,它折叠的叶片倒映在水里,又像一尾鱼儿在水里潜游,顺着鱼儿漂动的线条,分明见那荷杆上挑着一枝像梦的荷伞,一片、两片、三片,一扇、两扇、三扇……心里莫名的感动。原来,这些零落的枯荷,闭藏了她的炫人的一面,却正酝酿着更妙的生机呢?这不正是岁月雕刻成的一幅巨画吗?我不忍再把水搅浑,只静静地看,看心灵的颤动,似乎听到那一株株荷茎在水下拔节生长的声音。我无法预知将来会怎么样,这是一种禅境。这种心情,除了我这个闲人,又有谁知道其中的乐趣?我想,冬天的荷花怎样在泥里做梦呢,除了那微弱的阳光,大概只有漂动的鱼儿知道了。

    生命岂不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么!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人自从呱呱坠地,由少年而青年,由青年、中年而老年。正如太阳一样,由朝阳初升,到正午高悬,直至夕阳落山,无论是壮美还是流逝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季节也这样,有春之灿烂,夏之热烈,秋之静美,冬之沉寂。难怪诗人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不让人感动吗?

想到此处,走入荷塘,便走入另一个天地去了。心情不再那么压抑、沉重,反而有种轻松、甜蜜、幸福的感觉。那一刻,我静静地瞧着一厢厢荷塘里的荷杆上挑着的叶片,仿佛眼前是一片片亭亭玉立的荷林、荷田、荷伞,好大、好大。荷田的中间,一个个荷花仙子在那微风中曼舞,正在悄笑连连。让人感受到她活力迸发、靓丽的青春和隐秘的爱情!

    朱自清先生说,“一切都可以想,一切都可以不想。”是的,在荷塘里走了一圈,我又回到原先的起点。沿途,有几株法国梧桐在风口上倔强地站在那里,枝叶已枯黄,叶片正一瓣瓣落下来。我拾起一枚落叶,细看它的脉络。谁没有经受过秋霜,冬雪的考验,这正是一棵树心爱的花瓣。他站在那里,仿佛在守候来年春暖花开,花开满塘。

摄影:杨曦春.jpg

摄影:杨曦春

    走近了,那一片芒花,正在那渚堤上摇曳。我发觉芒杆上一串串黑点白点点染那片芒草,像一幅画,像一束束花。细看,是一只只黑黑白白的鸟。鸟有灰色的,也间或有白色的。白色的那丛就像开了白色的花朵,灰色的那丛就像开了灰色的花朵。

    不知这鸟叫什么名字。我闷吼一声,双臂一挥,但见那灰色的鸟展翅时,她的羽毛下是一片白色,鸟一振动,委实黑白相间,整个天地都弥漫开一种生机和活力,如一首乐章中隐藏的音符。

    作为文学路上一名孤独的盲人。此时,脑海中闪现出早上蒋子龙大师在讲座结束时所讲的故事来,大概是这样的。他说,一个人不经意间参加了一场长跑比赛,又无意间夺魁。有人问他练了多久,教练是谁,他不知道。这个人说,他为了生活好些,生命灿烂一些,在上山追兔子时,狠命地追,直到追到为止,因此具备夺魁的体力。最后,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找到自己人生的兔子,并把它追死。”当时,我仿佛在听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

摄影:黄复兴.jpg

摄影:黄复兴

    后来我想:一个人,生在滚滚的红尘间,万物皆是尘埃,皆无尘埃。我们都是过客,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作品,都是过客。正因如此,宇宙才层出不穷,事物才此消彼长,生命才会新陈代谢。生而为人,本不在乎长久,只在乎曾经的拥有。有人说,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只要追求了,又有谁在乎生前身后?想到生前身后,我不禁回头,唯见世象恢宏而苍茫,在那云层深处,仿佛有一只兔子,从脑海中一闪而过,是梦又非梦,不像星星又似星星。

    甲午年十二月记


(作者简介:王子豪(王光伦),又名王光能。先后在《中国作家》《山花》《贵州作家》《花溪》《贵州日报》《夜郎文学》《金三角》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普纳山札记》在《中国作家》刊发后,获贵州省2015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奖。现为晴隆县文联主席,黔西南州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  上一篇:黄药师
  •   返回
  •  下一篇:万峰林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名人名作 >
  •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晴隆县文联 | 2018-10-24 10:51    [原创]

【抒情散文】一厢幽思寄荷塘

王子豪

    在去安龙的路上,记忆中便时时想念起那厢“香远益清”的荷塘了。

    那天从课堂出来,已是正午,回想起那几位文学大师的讲座,真让人回味无穷。回味无穷的,还有那脑海中绿盖擎天,红花映日的荷塘了。我明知此时此地决无这种景象,却也像个小学生似的,心里雀跃着走向招公堤了。

    我的潜意识里,是在渺渺地盼望着奇迹的产生!

    招公堤上,是一条石板铺就的路。堤下,便是那久违的荷塘了,安龙文友自喻为荷城或者荷都的,便依据这厢荷花。虽是“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冬日,寒风的萧瑟如刀,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我的心情,心中却有一种涩涩的感动。

    路上只我和桢楠两个人,我揣摩不透他的心情是怎样,但我却按捺不住邂逅后久违的那种悠悠的温馨。

摄影:张德厚.jpg

摄影:张德厚

    堤边是一株株垂柳,据说栽了几百年了,它经历了太多文人骚客,倩女俊男的目光洗礼,想来内心已变得肃穆沉实了吧!不过,当有人赞赏它的时候,特别是天气转阳,地气上升的三月,它会意气风发地吐芽抽丝,昭示自己不老的灵魂和那曾经的青春!去安抚它日日守候的荷塘。

    远远的就是半山亭,据说那是张之洞少年捉迷藏、套蜻蜓、读书乐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也许几百年后仍是这样,可谓生前身后名至实归。但谁又在意生前身后?想到身后,我不禁回头,身后空空如也,寥寥的只我们两个人。这时,桢楠在一株柳树边发呆。我说,桢楠啊,听说你的笔名叫“南河”,何故如此呢?他没有回音。我走过去,只见他抬着相机在拍什么,我顺着他的镜头瞧去,便见对岸的荷塘的渚堤边白茫茫的一片,他说这是芒花。

    芒花?我问。

    他抬起相机让我瞅,把图片夸张地放大,只见两杆芒枝上,有两只鸟默默地蹲着,羽毛分明在风中抖动,景色是那么凄美,却也点染了荷塘如水般的空灵之韵。

    两只鸟,一只白的,一只黑的。想来,两只鸟都有些骄傲,静静地、默默地蹲着。但隔着荷塘,究竟远了些,看不清晰,也就搁了下来。

    来不及细想,便已走过了一座桥,名唤怀乡桥的。据说是那位远离故土的杨滨将军回乡后修建的,怀乡桥上有一块石碑,是乡邻立下的,恰好寄托了这位将军的思乡之情。

    招公堤的左岸是两排百余株杨树,像两排森严的士兵,守护着这厢荷塘,虬劲的柏杨树与右岸的獠人的依依柳树相映成趣,让人不由得想起多少读书人向往的茅盾的《白杨礼赞》,还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想归想,但我并不是茅盾,也没有周敦颐的笔力,便闪身上了跨在荷塘上的曲桥。

摄影:雷忠明.jpg

摄影:雷忠明

    都说曲径通幽,但我的眼里却看不见那春水盈盈中,一排排亭亭玉立的,田田如伞的荷花,内心毕竟有些懊恼。眼前时令不对,显然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已隐遁,只是个未知数潜在心头。眼前倒有几把巨伞,那水面上的亭盖如荷盖,倒像把荷伞,且不说那荷伞有些生硬,连颜色都不相衬,如果添成绿红相间的色调该多好,起码能哄人的眼睛。这种创意是我看了的满塘的残荷才萌生的。

    我爱荷花,不知缘于何因,又不知止于何时。我知荷花的出土破芽颇不容易。古人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见莲子是极骄傲的品种,如果不用铜锤敲,听说埋在淤泥里,能够千年不生。只有用重锤敲,砸开一条缝,莲芽才会破壳而出,不至于永远埋没。

    都说心如止水,试问世间又有谁能做到呢?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只不过心思不容易向他人透露罢了。用语言学家季羡林的话说,池塘里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我竟发觉自己也有一块心病了。

    我盼望那春水溢塘,绿柳垂丝的心情更为迫切了。

    想起荷花之清、香、色、雅聚一身之美,心下掠过一丝惆怅。偌大的池塘,空空荡荡的,好像缺乏某种生气,哪怕有几只蛙叫也好得多。心下莫名的烦躁,想来世间之万物,都有生命的极限,都抵御不了岁月的摧残了吧!

    恍恍惚惚中,我听见扑通一声。那声响虽轻,听在耳里却如雷鸣。我蹲下细瞧,原来平静的池塘里有一圈圈微澜,水里有鱼在震动,看来不少哩!哦,有一条拇指粗的小鱼窜入那荷盖下去了。我揭开褶裙似的荷盖,那鱼儿又一蹦一跳的躲往荷茎深处。我低吼一声:“哪里逃?”便伸手到那荷茎深处,只觉得这荷茎的根系是活生生的。噢,看来这荷花在严冬的水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呀。我释然了,心中便舒畅开来。

摄影:陈欣.jpg

摄影:李勇

    荷叶不像伞,像小船般在水里漂呀漂,它折叠的叶片倒映在水里,又像一尾鱼儿在水里潜游,顺着鱼儿漂动的线条,分明见那荷杆上挑着一枝像梦的荷伞,一片、两片、三片,一扇、两扇、三扇……心里莫名的感动。原来,这些零落的枯荷,闭藏了她的炫人的一面,却正酝酿着更妙的生机呢?这不正是岁月雕刻成的一幅巨画吗?我不忍再把水搅浑,只静静地看,看心灵的颤动,似乎听到那一株株荷茎在水下拔节生长的声音。我无法预知将来会怎么样,这是一种禅境。这种心情,除了我这个闲人,又有谁知道其中的乐趣?我想,冬天的荷花怎样在泥里做梦呢,除了那微弱的阳光,大概只有漂动的鱼儿知道了。

    生命岂不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么!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人自从呱呱坠地,由少年而青年,由青年、中年而老年。正如太阳一样,由朝阳初升,到正午高悬,直至夕阳落山,无论是壮美还是流逝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季节也这样,有春之灿烂,夏之热烈,秋之静美,冬之沉寂。难怪诗人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不让人感动吗?

想到此处,走入荷塘,便走入另一个天地去了。心情不再那么压抑、沉重,反而有种轻松、甜蜜、幸福的感觉。那一刻,我静静地瞧着一厢厢荷塘里的荷杆上挑着的叶片,仿佛眼前是一片片亭亭玉立的荷林、荷田、荷伞,好大、好大。荷田的中间,一个个荷花仙子在那微风中曼舞,正在悄笑连连。让人感受到她活力迸发、靓丽的青春和隐秘的爱情!

    朱自清先生说,“一切都可以想,一切都可以不想。”是的,在荷塘里走了一圈,我又回到原先的起点。沿途,有几株法国梧桐在风口上倔强地站在那里,枝叶已枯黄,叶片正一瓣瓣落下来。我拾起一枚落叶,细看它的脉络。谁没有经受过秋霜,冬雪的考验,这正是一棵树心爱的花瓣。他站在那里,仿佛在守候来年春暖花开,花开满塘。

摄影:杨曦春.jpg

摄影:杨曦春

    走近了,那一片芒花,正在那渚堤上摇曳。我发觉芒杆上一串串黑点白点点染那片芒草,像一幅画,像一束束花。细看,是一只只黑黑白白的鸟。鸟有灰色的,也间或有白色的。白色的那丛就像开了白色的花朵,灰色的那丛就像开了灰色的花朵。

    不知这鸟叫什么名字。我闷吼一声,双臂一挥,但见那灰色的鸟展翅时,她的羽毛下是一片白色,鸟一振动,委实黑白相间,整个天地都弥漫开一种生机和活力,如一首乐章中隐藏的音符。

    作为文学路上一名孤独的盲人。此时,脑海中闪现出早上蒋子龙大师在讲座结束时所讲的故事来,大概是这样的。他说,一个人不经意间参加了一场长跑比赛,又无意间夺魁。有人问他练了多久,教练是谁,他不知道。这个人说,他为了生活好些,生命灿烂一些,在上山追兔子时,狠命地追,直到追到为止,因此具备夺魁的体力。最后,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找到自己人生的兔子,并把它追死。”当时,我仿佛在听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

摄影:黄复兴.jpg

摄影:黄复兴

    后来我想:一个人,生在滚滚的红尘间,万物皆是尘埃,皆无尘埃。我们都是过客,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作品,都是过客。正因如此,宇宙才层出不穷,事物才此消彼长,生命才会新陈代谢。生而为人,本不在乎长久,只在乎曾经的拥有。有人说,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只要追求了,又有谁在乎生前身后?想到生前身后,我不禁回头,唯见世象恢宏而苍茫,在那云层深处,仿佛有一只兔子,从脑海中一闪而过,是梦又非梦,不像星星又似星星。

    甲午年十二月记


(作者简介:王子豪(王光伦),又名王光能。先后在《中国作家》《山花》《贵州作家》《花溪》《贵州日报》《夜郎文学》《金三角》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普纳山札记》在《中国作家》刊发后,获贵州省2015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奖。现为晴隆县文联主席,黔西南州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  上一篇:黄药师
  •   返回
  •  下一篇:万峰林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