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晚上,我有幸参加金州国学读书会第495期读书活动——义行世界,感触颇多。
短短两个小时,在主讲人马钰质朴而深情的话语里,我看到了一个带着梦想,澄澈善良,默默无闻的善者。他不仅仅只是个义工,更是个传递爱与文化的使者,作为国际志愿组织在中国大陆区的负责人,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团队,在世界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做义工服务,不索取,不回报,只是遵循心中最初的梦想,勇敢向前迈进。帮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
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二十多个国家,他帮助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他分享的三个故事里,最让我动容和感触的是第二个故事——爱是印度洋上的一滴泪。似乎,在他的故事里我找到了共鸣。
他告诉我们,他去过斯里兰卡八次,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不仅风景美丽,而且人们质朴。有一次,他们在斯里兰卡做义工援时,他们的任务是为一个家庭修改好房顶。虽然他们一家四口非常贫瘠,生活在十多平米的小黑屋里。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他们看到后很触动,决心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于是,他们便决定帮这家人盖完屋顶。因为污渍太过狭小,这家人便在住房旁边建起了两间50平左右的房子,但是盖到一半,没有钱,进行不下去了。屋子没有房顶,根本住不了。于是,马钰他们便从活动费用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买水泥、板材、砖、工具、请泥瓦匠。同时配合泥瓦匠,起草贪黑,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些体力劳动。五天时间,便顺利而艰难的修好了房顶……
他动情告诉我们,修建好屋顶,一家人幸福抱起来的模样,对马钰这群热心义工握手感谢的模样。
在马钰的描述里,我看到了他的幸福,虽然处于三十而立的年纪,没有被世俗所玷污,却依旧保持初心……
虽然条件很艰苦,虽然压力很大,但他都可以保持淡定而幸福的表情。他的模样,和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奔波的同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他为何原因时,他只是淡淡告诉我们——因为有梦。
因为有梦,当了国际义工后,进入了不同的国家,看到不同的人群,给予别人各自不同的帮助。为了帮助别人,有时候,马钰他们会背着一个小小的睡袋蜷缩在别人家堆满杂物的沙发上十几天,有时候,没有住处,他们会在渗透着雨滴的瓦砾,散发着潮湿味道的单间里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他居然都忍受了。他说,虽然在斯里兰卡的日子很艰苦,但透过瓦砾,就能看到璀璨的星河散落的星星,在这崇山峻岭中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芒……看到斯里兰卡孩子们天真而淳朴。看到斯里兰卡人民人性的美好……
八次斯里兰卡之行,彻底颠覆马钰的价值观,让他明白了,物质不是那么重要的。虽然那段日子,过得很辛苦,但那种和斯里兰卡人建立的感情是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这份彼此间爱与被爱的幸福也给予马钰很多触动,更让他坚持自己的梦想……
他还告诉我们,斯里兰卡之行还让他发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或许,别人看起来糟糕的一切,没那么糟糕。就像这对贫瘠的家人,虽然一贫如洗,家里还因为生病的人负债累累,住在没有屋顶的房子里,但仍然每天笑脸盈盈……
因为这家人知道,只要活在就有希望。他们相信,总有一天,孩子的病会好,屋顶会盖好,瓦砾也不会在漏雨。这不,因为马钰这群人的到来,他们的梦想也实现了。
虽然马钰是在帮助别人,但马钰说,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帮助。虽然他们拯救不了世界,但他们可以触动自己,让别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会幸福。
爱与被爱,本来就是相互的过程。在给予别人阳光和温暖的同时,自己也会被晨曦所温柔拥抱……
这些年,虽然马钰到处做义工,但他最魂牵梦萦的地方仍然是斯里兰卡,这里是印度洋最澄澈的眼泪,这里是最自然最纯净的地方,这里的人,这里的景,都让马钰念念不忘……
最后一天,乌云密布,他们也该和这家人也该说再见了……告别的时候,下起了雨,似乎是斯里兰卡给马钰们的告别仪。
于是所有队员和他们家人一起,手拉手,在修好房顶的屋子下面,马钰以及队员和这户人家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唱起了送别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娓娓道来的歌声伴着雨水飘在斯里兰卡的天空上,虽然只有几天的相处,但彼此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越唱越动情。连天空都感动了,旋律越高,雨声越大,甚至能清晰的听到雨打在房顶上的声音,噼里啪啦。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马钰看看窗外的雨,抬头望望修好后滴水不漏的房顶,才意识到他们这个团队做了多么真切而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从此以后,老妈妈就可以把床搬到修好的大屋里,一家人安心的睡个好觉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颇多。在成长之路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重……带着初心,载着梦想,在这条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说,助人为乐,只是源于梦想,做志愿义工的这些年里,对世界的帮助微乎其微,但是自己却从志愿活动中丰富了生活,完善了人生,有了巨大收获。他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感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们可以加入到义工的队伍中,一同去经历、分享这些关于爱的诗与远方。
无论是在乌兰巴托的夜,孩子静谧灿烂的笑颜,还是在达豪集中营,不能忘却的历史伤痕,还是飘荡在四姑娘山充满稚气的英语调调……马钰带来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
在这个夜晚,我住了他,记住这个身材瘦削,却满满正能量的年轻人……他让我知道了助人为乐的幸福,他也更让我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虽然我不及他,但我也能和他一样,带着初心,当个快乐的乡村教师,扎根在大山深处,关心和呵护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沐浴阳光,感受温暖,插上翅膀,迎风飞翔!
(文:袁潇 编辑:印象黔西南)
2018年8月27日晚上,我有幸参加金州国学读书会第495期读书活动——义行世界,感触颇多。
短短两个小时,在主讲人马钰质朴而深情的话语里,我看到了一个带着梦想,澄澈善良,默默无闻的善者。他不仅仅只是个义工,更是个传递爱与文化的使者,作为国际志愿组织在中国大陆区的负责人,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团队,在世界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做义工服务,不索取,不回报,只是遵循心中最初的梦想,勇敢向前迈进。帮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
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二十多个国家,他帮助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他分享的三个故事里,最让我动容和感触的是第二个故事——爱是印度洋上的一滴泪。似乎,在他的故事里我找到了共鸣。
他告诉我们,他去过斯里兰卡八次,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不仅风景美丽,而且人们质朴。有一次,他们在斯里兰卡做义工援时,他们的任务是为一个家庭修改好房顶。虽然他们一家四口非常贫瘠,生活在十多平米的小黑屋里。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他们看到后很触动,决心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于是,他们便决定帮这家人盖完屋顶。因为污渍太过狭小,这家人便在住房旁边建起了两间50平左右的房子,但是盖到一半,没有钱,进行不下去了。屋子没有房顶,根本住不了。于是,马钰他们便从活动费用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买水泥、板材、砖、工具、请泥瓦匠。同时配合泥瓦匠,起草贪黑,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些体力劳动。五天时间,便顺利而艰难的修好了房顶……
他动情告诉我们,修建好屋顶,一家人幸福抱起来的模样,对马钰这群热心义工握手感谢的模样。
在马钰的描述里,我看到了他的幸福,虽然处于三十而立的年纪,没有被世俗所玷污,却依旧保持初心……
虽然条件很艰苦,虽然压力很大,但他都可以保持淡定而幸福的表情。他的模样,和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奔波的同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他为何原因时,他只是淡淡告诉我们——因为有梦。
因为有梦,当了国际义工后,进入了不同的国家,看到不同的人群,给予别人各自不同的帮助。为了帮助别人,有时候,马钰他们会背着一个小小的睡袋蜷缩在别人家堆满杂物的沙发上十几天,有时候,没有住处,他们会在渗透着雨滴的瓦砾,散发着潮湿味道的单间里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他居然都忍受了。他说,虽然在斯里兰卡的日子很艰苦,但透过瓦砾,就能看到璀璨的星河散落的星星,在这崇山峻岭中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芒……看到斯里兰卡孩子们天真而淳朴。看到斯里兰卡人民人性的美好……
八次斯里兰卡之行,彻底颠覆马钰的价值观,让他明白了,物质不是那么重要的。虽然那段日子,过得很辛苦,但那种和斯里兰卡人建立的感情是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这份彼此间爱与被爱的幸福也给予马钰很多触动,更让他坚持自己的梦想……
他还告诉我们,斯里兰卡之行还让他发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或许,别人看起来糟糕的一切,没那么糟糕。就像这对贫瘠的家人,虽然一贫如洗,家里还因为生病的人负债累累,住在没有屋顶的房子里,但仍然每天笑脸盈盈……
因为这家人知道,只要活在就有希望。他们相信,总有一天,孩子的病会好,屋顶会盖好,瓦砾也不会在漏雨。这不,因为马钰这群人的到来,他们的梦想也实现了。
虽然马钰是在帮助别人,但马钰说,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帮助。虽然他们拯救不了世界,但他们可以触动自己,让别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会幸福。
爱与被爱,本来就是相互的过程。在给予别人阳光和温暖的同时,自己也会被晨曦所温柔拥抱……
这些年,虽然马钰到处做义工,但他最魂牵梦萦的地方仍然是斯里兰卡,这里是印度洋最澄澈的眼泪,这里是最自然最纯净的地方,这里的人,这里的景,都让马钰念念不忘……
最后一天,乌云密布,他们也该和这家人也该说再见了……告别的时候,下起了雨,似乎是斯里兰卡给马钰们的告别仪。
于是所有队员和他们家人一起,手拉手,在修好房顶的屋子下面,马钰以及队员和这户人家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唱起了送别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娓娓道来的歌声伴着雨水飘在斯里兰卡的天空上,虽然只有几天的相处,但彼此建立深厚的感情。他们越唱越动情。连天空都感动了,旋律越高,雨声越大,甚至能清晰的听到雨打在房顶上的声音,噼里啪啦。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马钰看看窗外的雨,抬头望望修好后滴水不漏的房顶,才意识到他们这个团队做了多么真切而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从此以后,老妈妈就可以把床搬到修好的大屋里,一家人安心的睡个好觉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颇多。在成长之路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稳重……带着初心,载着梦想,在这条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说,助人为乐,只是源于梦想,做志愿义工的这些年里,对世界的帮助微乎其微,但是自己却从志愿活动中丰富了生活,完善了人生,有了巨大收获。他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感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们可以加入到义工的队伍中,一同去经历、分享这些关于爱的诗与远方。
无论是在乌兰巴托的夜,孩子静谧灿烂的笑颜,还是在达豪集中营,不能忘却的历史伤痕,还是飘荡在四姑娘山充满稚气的英语调调……马钰带来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
在这个夜晚,我住了他,记住这个身材瘦削,却满满正能量的年轻人……他让我知道了助人为乐的幸福,他也更让我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虽然我不及他,但我也能和他一样,带着初心,当个快乐的乡村教师,扎根在大山深处,关心和呵护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沐浴阳光,感受温暖,插上翅膀,迎风飞翔!
(文:袁潇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